就連一向沉穩的楊士奇都急聲問道:“陛下真的讓你入禮部同時,還入值文淵閣”
得罪李顯穆確定的答案后,文淵閣中頓時陷入了良久的沉默,空氣都凝固了。
李顯穆當然知道他們為何這么震驚和無言。
因為內閣是皇帝的秘書,之前就說過,沒有票擬制度的內閣,就連最弱的建議權都沒有。
實際上這還是高抬內閣了,不僅沒有建議權,由于內閣大學士只有正五品,在正式的處理政務中,很多時候就非常尷尬。
官大一級壓死人。
絕不是說說而已。
可現在李顯穆是正三品,在文官體系實權中,不算布政使這種外官,京城里面,在他上面的就只有六部尚書和左右都御史了。
禮部侍郎加內閣大學士,這實權甚至都要超越禮部尚書了吧,畢竟禮部侍郎不僅是尚書的下屬,還是分權制衡尚書的,再加上無所不管的內閣大學士。
李顯穆竟然一躍而為九卿級別了!
“陛下怎么會同意這么奇怪的旨意呢”
幾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皇帝怎么會同意李顯穆在這個年紀就升任高官,這是真不準備給太子留點升官余地了
朱棣若是知道幾人所想,必然會大笑道:“若是能讓你們想明白朕的思維,那皇位不如讓你來做。”
李顯穆倒是略微能猜出一點朱棣的想法,但他不在意,只要權力是真的就行,他進六部就是為了改革去的。
第一個進禮部,正如楊士奇等人所猜測,就是為了改革科舉,大范圍的改變目前看來不可能,一個禮部侍郎還沒那么大的權限,但是改變一些科舉內容他已經能夠做到。
最重要的是,作為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兼華蓋殿大學士,他擔任會試主考官,根本就沒人可以和他搶。
永樂九年的主考官是他師兄王艮,作為永樂三年的榜眼,其后又擔任翰林學士、內閣大學士,之后進入六部擔任郎中,再加上他是心學大儒,在士林中聲望深厚,擔任一介主考官還是沒問題的。
在會試之后,王艮就調到了浙江擔任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僉事的分道之職,提督學道,職責是督理一省學校教育及各種文化學術之事,這是正四品的官職,以京官調任升一級的慣例。
現在他調任禮部侍郎,和王艮遙相呼應,心學必然威勢大振,再加上連續兩屆心學一派擔任主考官,也會形成一種聲勢。
李顯穆頗有些感慨。
從永樂六年守孝回來后,短短五年時間,他經歷的可真是太多了,先是促成了遷都,然后跟著皇帝北征,后來兩次救下太子,又巡撫江南,最后還跑到日本一趟,把日本天皇抓回了大明,促成了石見銀礦的歸屬。
升官看起來快,但和經受的這些勞累比起來,似乎也不算是什么了。
“李顯穆。”
李顯穆心中自言自語道:“不能懈怠啊,忘記了父親的七大恨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