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果然很快就通過了決議,而后這份詢問就飄進了禮部衙門中,落在了禮部尚書的書案上。
禮部衙門。
禮部尚書丶左右侍郎以及郎中等一眾官吏,皆屏氣凝神分別列于左右兩側。
胡英將手中的信函扔到桌案上,當著眾人的面,對李顯穆質問道:“右侍郎,不知這是何意?若是對本尚書不滿,亦或有什麼問題,大可當面來問,不需要這麼麻煩。”
李顯穆將信函取過來看過,而后露出了然之色,“下官還以為是什麼,原來是這封函件,胡尚書可能沒在內閣待過,所以不知道,這是正式的內閣流程。
至于尚書說下官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問。
下官卻有話要說,下官的確是禮部右侍郎,是尚書的佐貳官,但科舉之事乃是正經朝廷公文,不是私下之事。
所以下官要先把正經的公文送到內閣去,然后內閣以正經公文再發回禮部,尚書同樣要以奏章蓋印的形式再次將其發回內閣,最終交給陛下,這才是一整套正式的流程。
如今經過眾多人之手,再加上各個衙門的大印,最終所能夠達成的政策才是切實可行的政策。
若是下官就這樣私下和尚書交談,那豈不是將國家的公務,置于尚書和下官的私人之間,若是我們之間有什麼不可見人的勾當,豈非讓人所詬病?”
好惡心人啊。
內閣這東西不就是你李顯穆發出來的,說什么正式和私人。
君主專制時代,對程序正義這種東西是不太在意的,因為皇帝經常會帶頭破壞程序。
現在李顯穆就用程序惡心胡英。
李顯穆這一連串拗口又邏輯清晰的話一經說出,屋中其馀眾人頓時紛紛低下了頭,尤其是禮部左侍郎,深深垂著頭一言不發,生怕這兩人斗法把自己卷進去。
身為正三品的高官,他真不是怕,但問題是真沒必要卷進去,有什麼好處嗎?
當然他還是期盼著李顯穆能把胡英整下去,這樣他恰好能夠升一級,他卡在禮部左侍郎的位置上,也許多年了。
就連旁人都覺得惡心,更別提胡英這個當事人了,他臉色變了又變,紅了紫,紫了黑。
最后重重留了一聲重哼就要離開。
“胡尚書別忘了內閣的質詢,一日內就要得到回覆的。”
李顯穆好心提醒。
胡英快步離開的身影頓時又是一個踉蹌。
“內個大學士加侍郎還是太強了,尚書怕是斗不過右侍郎啊。”屋中其他人互相對視著,傳達著相同的意思。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