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圣諭如雷霆
京城六部的衙門相隔很近,發生在禮部衙門中的事,自然瞞不過京城諸官佐。
在這場心丶理之學的爭鋒中,許多高級官員包括九卿級別中的一些人,都保持了沉默。
這些沉默的人,大多數沒有成體系的學術背景,用修仙界的話來說,這些人都是散修,宋濂丶方孝孺這種則是有傳承的名門正派。
李祺則是試圖開宗立派并且挑戰舊勢力的魔門,一旦挑戰成功,那李顯穆丶王艮他們這些人就成為了新的名門正派,陳英丶解縉屬于帶藝投門,禮部左侍郎鄭歡這種人則屬于外來的供奉。
夏原吉他們這些人之所以不愿意摻和,是因為無論心學還是理學獲勝,和他們都沒有太大關系。
當然,他們心里還是偏向于理學,因為心學如果獲勝的話,他們可能成為異類。
歷史上有過這樣的真實例子,古羅馬丶古希臘時期那些偉大的哲學家,在羅馬帝國信仰了天主東正后,被后來的羅馬人稱為“異教徒”,而非偉大的先祖賢人。
這就是胡英認為理學必勝的原因,每一個人只要微微傾斜一丁點的態度,在天平上投下一粒塵灰,可無數人一起投下,那將會是一座高山!
許多人都在等待著皇帝的態度。
在大明朝五千八百萬臣民的頭頂,有一片天,在天之下,有布滿天際的云。
溫和時如棉絮遮擋著烈日驕陽,憤怒時烏云密布讓天下沉于黑暗,有赫赫電光出入。
圣諭自宮中出,圣言若雷霆般落下!
最終不出眾人所料,胡英成為了那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可真正讓眾人膽寒的是,許多人本以為胡英至少還有一次在皇帝面前抗辯的機會。
可沒想到皇帝甚至沒有見他。
李顯穆上午進了皇宮,下午旨意就傳了出來,宮使在禮部中頒布了圣旨,胡英被貶到了云南。
胡英一刻都沒敢耽擱,理智回歸后,他也沒有那麼蠢,知道這是皇帝早就厭棄他的表現。
當初比他更受寵的解縉只是磨蹭了一下,貶斥流放地就從云南換到了更遠的交趾。
當這個血淋淋的現實擺在眾人面前時,他們不得不考慮一件事,振作心學到底是李顯穆的目的,還是皇帝在背后主導?
在貶斥胡英之外,還有一道圣旨,命禮部左侍郎鄭歡暫掌禮部事務,待與重臣商議后,再行任命禮部尚書。
這道旨意同樣吸引了無數人注意,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圣旨,而是戰火延續的通知。
禮部。
李顯穆和鄭歡并肩望著宮使遠去。
“陛下是可以直接將禮部尚書的位置交給你的,這樣你是禮部尚書丶我掌管內閣,心學入科舉之事,就能推成。”
李顯穆淡淡說道,并沒有半途而廢的頹唐。
“陛下還不想讓這件事停下,他想要看到更強的激斗,我們都是陛下的棋子,斗倒胡英是這樣,繼續和理學纏斗也是這樣。”
“是啊。”李顯穆微微嘆口氣道:“可這就是圣命,難道能違背嗎?”
“不必違背,這件事做得好,我是禮部尚書,明達你更不必多說。”鄭歡說著,但是語氣重卻帶著些疑惑,“我只是不明白,為何陛下要壓制理學,我不明白。”
這其實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先帝采用理學自然是因為理學有優越的地方,能夠幫助大明統治,為何當今圣上即位之后,就對理學有許多看不上之處呢?
李顯穆不自覺的抬頭望了望青天,嘴角掛起一絲笑意,原因自然是和他的父親脫不開干系。
他淡淡道:“漢朝的時候用黃老治國,于是鑄就了文景之治,漢武帝剛剛登基的時候,竇太后依舊會黃老治國,甚至漢武帝不得施展。
你說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明黃老治國也很不錯。”
鄭歡從未往這方面想過,他沒能維持住淡定的神色,震驚的望向李顯穆,卻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