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慣例第一個匯報的依舊是戶部,而后是海道漕運衙門。
戶部尚書夏原吉從一開始臉上的笑容就沒停下,頗為輕松的說道:“今年是個豐收年啊,從去年開始江南的糧食走海運以來,運到京城的糧草便多了兩百萬石,永樂七年和八年欠的京官俸祿,今年初算是全部補上了,同僚們都感激著圣上的恩德,今年能過個好年。”
現在已經沒人再敢多說一句海運不好的事了,朱棣也頗為高興,“當初是顯穆力主推行海運,讓京城再不缺糧。
還舉一反三,在交趾設置了港口,用海運來為大軍運輸糧草,這次張輔征討安南,省卻了三分之一的糧草。
朕就需要這樣的臣子,不僅能看出來問題,還能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國家分憂,你們都要學習一番。”
“微臣不敢當陛下盛贊。”
“自永樂八年開始,除了征討安南外,朝廷沒什麼對外的戰爭,只有前幾個月往日本派兵,支取了兩百萬石糧食。
因糧食走河運較少,去年工部修繕運河的費用也少了很大一筆,今年頗有些盈馀。”
夏原吉心中滿是感慨之意,真是不容易啊。
從永樂元年開始他就擔任戶部尚書,到現在整整十年,終于有了盈馀,他都不知道過去那些年過的都是什麼苦日子。
封建王朝最大的開支無非就是以下幾項:戰爭丶修宮殿修運河修長城丶賑災丶皇子公主大婚就藩。
恰好從永樂八年后,這幾項基本上都沒有,所以大明的財政才能有盈馀。
望著夏原吉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李顯穆暗暗搖了搖頭,他真想和夏原吉說一句,你高興的太早了。
當初皇帝答應三年之內不開戰,現在朝廷國庫有盈馀,那估計北征又要提上日程了,上次把韃靼打的太狠了,導致瓦剌現在又跳了起來。
以皇帝的脾氣自然不可能忍,而且也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很有可能,皇帝會等開春后就出發,那時恰好是游牧剛剛度過冬天,最虛弱的時候。
朱棣果然手指開始輕輕敲打著椅子把手。
他是真的好戰,喜歡那種在戰場上馳騁的感覺,哪怕帶著軍隊去外面巡視一圈,也比待在京城更讓他快樂。
過去三年,因為朝廷的財政撐不住,所以才強行按捺住躁動的心思。
現在夏原吉一說,他就已經有點忍不住想要出去了。
畢竟休養生息,就是為了有錢可以打仗!
他就是這麼一個純粹的人。
想到這里,朱棣望著其他人的神情都緩和了幾分,恰好今年各部的工作也都比較順利,聽的朱棣不住點頭。
“我的大明正在蒸蒸日上,比洪武朝強了不止一星半點,更別提建文朝,果然當初父皇不選我繼承皇位是錯的。”朱棣心中暗道。
正當禮部左侍郎鄭歡要開口時,殿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而后有人跪在簾子外,急躁顫聲道:“陛下,東廠有江南急報!”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