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摩擦著手期待道:“三日后就是大朝會,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了。”
其余眾人雖然沒說話,可陡然亮起的眼神證明他們也期待著這場註定的盛會。
沒人會不期待這場儒門五百年之大變局。
……
九月初三!
晴空如洗,天空蔚藍澄澈若琉璃,抬頭所見,萬里之間,不見云彩,真是個昭昭艷陽天,已入深秋,自燕山風拂過帶著涼爽之意。
奉天殿上前的廣場上列著一叢叢人影,數不清的人被列隊帶入宮中,而后在早已定好的位置上安置。
有鬚髮皆白的老者,有須髯飄揚的儒者,有身著綠袍的外州官員,亦有今科的進士,以及未曾中進士的舉子。
這是一場真正的盛會!
這些人往日是沒資格入宮的,可今日卻皆在此旁觀,當然也僅僅是旁觀,沒資格在這種場合發言,只能看那些高居廟堂之上的巨頭們爭鋒。
“聽聞此番有許多外省的藩臺借著回京述職的機會參加這次大朝會,不知是真是假”
“自然是真的,山東、河南、浙江、胡廣、貴州、四川這六省藩臺都入了京,南京六部尚書除了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外,都進了京城。”
“這些高官進京,怕是來者不善啊。”
“這些進京的高官,大多是當世大儒,改選文廟這種儒門五百年來最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缺席呢
而那些作壁上觀的人,大多和儒門干係不大,對此事也不積極。”
“真是風雨欲來啊。”
“這里是京城,有天子、有諸九卿公侯,什么風雨也撒不進來。”
方才感慨的人沉默了,心中暗道:可若風雨就是這些天上人惹來的呢
時間已經頗為不早,朝臣也紛紛入了宮,皆按次列在奉天殿前,只是站的位置最為靠前。
伴隨著一位位服朱穿紫的公侯九卿皆列在最前后,三聲鐘響,殿前頓時安靜下來。
幾個太監抬著御座坐輦放在層層臺階之上,恰好在奉天殿的牌匾之下,而后皇帝帶著太子、太孫出現。
在禮官的指揮下,三呼萬歲。
朱棣望著黑壓壓的一群人,猛然回想起當初他就是在這里問罪天下的。
心中頓時生出一股豪氣,徑直開口道:“今日大朝會,不受其余諸事,只為文廟改選大事。
這些時日諸位大臣所上書的人選,朕大約心中有數。
另外此事本由右都御史李顯穆所提,便由他先出言吧,而后九卿漸次出言。
其后五品以上官員可出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