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人。
朱棣沉吟,若是在銀山工作的人達到這個數字的話。
即便挖礦的很多都是奴隸,但肯定也會有很多大明人在那里。
加上家屬等人,必然會突破三十萬人,整個大明都沒有幾個這種規模的城池。
圍繞著銀山建立這么一座城池,僅僅是周邊配套措施以及糧草,都是不小的壓力,但想到白銀的巨大利潤,朱棣還是拍板道:“白銀關乎大明社稷,五年之內,將冶煉挖礦的人數擴充到二十萬人,元旦后,讓日本使者將旨意帶回日本。”
“是!”
內閣幾人齊聲應道。
李顯穆接著說道:“陛下,今年發給官員的俸祿中,一部分寶鈔用白銀來補足,同時也將過去兩年的一部分寶鈔折算。”
這算是善政之一,讓官員們很是振奮,相比起真金白銀,寶鈔那垃圾東西真是誰都不想要。
“各省稅收依舊同往年相似。”大明收實物稅,除非是災年,否則基本上不會有什么變化。
“按照去年的設想,在南直隸收取白銀和銅錢取代收實物稅,也頗為成功,大約收上來一百萬兩白銀和兩百萬貫銅錢。”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以白銀作為稅收,不收實物稅,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得出其中好處。
在去年的時候李顯穆就已經上奏過,但只是在南直隸試行。
“好!”朱棣這次是真的高興,“既然在南直隸可以實行,是否可以推廣向天下?”
“陛下不可。”
李顯穆立刻阻止了朱棣的想法,鄭重道:“陛下,雖然如今白銀漸漸輸入增多,可由于貿易大多只發生在沿海的城市。
所以最多只能在江南諸省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實行。
那些內陸省份的百姓手中白銀存量不夠,如果朝廷一定要收白銀,他們就不得不賤賣手中的糧食等物資,轉而去換取白銀,這相當于對他們加征重稅!”
被李顯穆這么一提醒,朱棣也清醒了過來,“顯穆你說的有道理,那日后難道就一直如此,沿海收白銀,內陸收實物稅嗎?”
李顯穆搖搖頭道:“陛下不必著急,稅制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待財政會議結束后,臣再與陛下詳說。”
朱棣聞言只能按捺住心中疑問,接著聽李顯穆講,殿中其他人則相互看了幾眼,眼中神色各不相同。
在李顯穆大致講完后,各個衙門開始報自己部門今年的開支,李顯穆邊聽邊皺眉,待最后的工部說完后,便該交由皇帝確定這些開支正常,若是有疑問則由主管衙門的尚書回答。
全部都沒有問題后,這項開支就算是結束,若是什么開支說不清楚,尚書就要吃掛落,甚至可以直接被貶官也說不準。
“朕覺得沒什么問題,顯穆你覺得呢?”
朱棣是早就看到李顯穆一直皺眉,所以才多問了一句。
李顯穆沉吟了一番,緩緩道:“陛下,今年的開支也都算得上正當,但卻支出比稅收多了六百萬兩,若非從日本運回來的白銀,國庫就要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