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難以到位,就加大懲罰,如果這項政策實行,由各省學道按照層級,下放到府、縣之中,讓他們往上推薦,若是有人冒充,則按照科舉舞弊判處。
官府管控不及的話,允許士子相告,他們總不可能把所有前來考試的士子都捂住嘴。
他們若是為了舉人的名額而冒著殺頭的風險,那便殺之。”
按照科舉舞弊來懲罰的話,鄭歡等人深深皺起了眉頭,楊榮卻聽到了另外一點,“舉人名額?不是進士嗎?”
鄭歡也瞬間抬起頭來,舉人?
“舉人就夠改變命運了。”李顯穆淡淡道:“進士都是真正的國家棟梁,等到他們中了舉,自然就有錢財再供自己讀書。
如果有了請名師的情況下,十年之內還中不了進士,那說明他不是我們要尋找的天才。”
“妙啊!”楊榮沒忍住拍手稱贊。
這個寒門計劃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則是給寒門子弟開一條路出來,讓他們有希望向上爬,二則是把那些有天賦卻請不起名師的寒門天才篩選出來。
第一個目的,提拔到舉人就夠了,窮秀才、富舉人,大明朝基本上沒有舉人是窮鬼,就連海瑞都有錢納妾,按照朝廷規定,納妾要有五十兩銀子才允許。
第二個目的,如果通過寒門計劃中了舉,有錢學習還中不了進士,那天賦是必然不夠的,真正的天才都能在二十五歲前中進士,稍差一點也能在三十歲前。
鄭歡也嘖嘖稱奇的望著李顯穆,“明達,我有時候都奇怪你這個腦子是怎么長的,為什么什么難事到了你這里,好像都有解決的辦法。”
“謬贊了,我只不過是喜歡繞過問題思考而已。”
“繞過問題思考,說來簡單,做起來可真是太難了,沒幾個人能做得到。”
“仲復覺得寒門計劃這件事如何?”
“我覺得可行,若只是舉人的話,便將局勢局限在鄉試,在省里,而且舉人擔任官員,畢竟受限,真正的世家大族是不會讓子弟以舉人當官的,阻力必然會小很多。”
說完這番話,鄭歡琢磨了一下,又補充道:“當然,先前可能是絕無成功可能,而今可能是多了幾成概率。
陛下不支持的話,那就有的吵,做好準備吧,至少兩年時間,幸好你如今是戶部尚書了,否則就我一個人在前面沖鋒,這件事還真做不成。”
“明年我師兄王艮回京述職,陛下的意思是讓他擔任浙江布政使,但如今浙江基本上已經是我們的地盤,我的意思是多推他一把,南京禮部尚書出缺,若是他能擔任南京禮部尚書,那事情就簡單了。”
“南京禮部尚書……”
鄭歡微微皺眉道:“有點太難了吧,相當于連跳兩級半了,不太可能,南京禮部左侍郎倒是可以。”
王艮如今是正三品的按察使,再進一步就是從二品布政使,布政使再高升就是進京擔任正三品的六部侍郎,而后要么就是尚書,要么就是先到南京做尚書混資歷。
“我也覺得南京禮部左侍郎更加合適。”楊榮附和道:“這算是升半級,相當于布政使,下一部可以在南京升尚書,或者回京做侍郎,日后跳過在南京做尚書這一步。
對于仕途也有好處。”
宋朝有宰相必起于州部的規定,大明沒有宰相,也沒有這種規定,很多京官一輩子都在京中做官,包括楊榮也沒在地方當過大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