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將的下場都知道慘,但實際上是那些想要做事立功的武將才慘,那些安穩待在體制內的將門,混的好的很,累世的富貴,一直到宋朝滅亡。
第二個問題,皇帝必然會把禁軍交到勛貴手里,因為文官已經掌握了治政的權力,如果再染指兵權,那就太過于危險了。
第三個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大明的爵位太難得了,尤其是世襲罔替的爵位,只有開國元勛和類同開國的靖難勛貴,才這樣大批量得到了爵位。
按照這種模式,日后想要得到侯爵爵位,就難于登天,而這就代表,不會有新的勛貴來代替他們這些舊勛貴。
張輔是很聰明的,這三點一串聯,他立刻就想明白了,文官勢大、爵位難封、掌握禁軍,所代表的是絕對的安全!
“可按照你所說,現在勛貴就已經如此弱勢了,文官已經如此勢大,再提拔寒門起來,豈非更加難過?”
“大明如此美好,岳父大人所考慮的就不該再是勛貴之事,而是整個大明的延續,大明多延續一天,英國公府的富貴就多延續一日。
岳父大人,英國公府不是朝菌和蟪蛄,而是真正可以和國朝與國同休的勛貴,這樣的好時代,數遍史冊都見不到!”
“父親生前留下遺囑,要李氏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一直到第五百年,再去宗祠中告祭先祖。
按照以前王朝來看,是不可能了,所以必須要從一開始稍有苗頭時,就立刻改制。
這件事,我是一定要做的,現在不做,等到太子太孫繼位的時候也要做,只是那時就必然更加激烈。”
張輔從李顯穆話中聽出了極度的堅決。
他想笑。
五百年,讓大明延續五百年,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能延續三百年都算是極好的事情了。
可李顯穆太過于認真,他卻笑不出來。
李顯穆的一番話在他心中不斷翻騰,他其實很久前就思考過英國公府的未來,想過與國同休的事情,可從來沒有一次,如同李顯穆講解的這么清楚。
勛貴在大明朝的定位發生了改變,從前的勛貴是一個和皇帝爭奪軍權的角色,甚至是一個可能威脅皇位乃至于篡位的角色,洪武朝的那些勛貴便是如此,所以被先帝絞殺。
可經過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后,文官已經徹底起勢,如同宋朝般強勢起來,文官成了那個威脅皇帝的勢力集團。
在這時,勛貴的角色便成了皇帝的侍衛,又因為世襲制度,導致侍衛總是這幾家的子孫,在這種形勢下,皇帝和勛貴之間的聯盟長長久久,幾乎是一體的。
張輔所擔心的不知何時失勢的情況,在大明不可能出現。
除非……
李顯穆心中回想起父親曾經說過的大明衛所軍制,衛所軍制實際上才是勛貴制度的根本,大明和從前的漢人王朝,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其從上到下的軍隊世襲制度。
公侯伯有大批世襲,軍隊中從指揮使開始,上上下下的軍官都世襲,甚至就連文官都加入了這個行列,錦衣衛中到處都是文官子弟。
李顯穆想過要改這個軍制,但英國公活著的時候,他不會提,因為英國公一定會反對。
英國公一旦反對他,他的權力基礎就會動搖,大明有無數弊病,先改其他和英國公沒太大關系的。
張輔在進行最后的思考。
“你是個有想法的年輕人,有天縱的才能,你父親也是。”張輔沉吟道:“越是聰明人就越知道,一個王朝想要延續兩三百年有多難,我不知道你父親為什么有信心讓大明延續五百年,且這五百年,你們李氏還能延續。
但你今日說的很對,讓大明安穩的延續下去,是一件好事,我會讓那些上書反對的勛貴撤回奏章,但也僅此而已,我希望這件事,止于文官,不要涉及到武將這邊。”
李顯穆毫不猶豫道:“可以!”
他眼中亮晶晶的,他本就沒想過提拔寒門武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