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冷啊。”戶部尚書鄭歡將手攏在袖筒中,寒風拂過,臉凍得通紅,“明達,陛下可真是看重你,一回來就帶你去北征,這可是個好差事,我看你這兵部尚書也坐不長久,吏部尚書才是你的終極。”
確實是個好差事,沒有危險、回來后有賞賜、還能添一筆豐富的履歷,甚至跟著參與軍機事務,對以后的發展也大有好處。
“確實。”李顯穆眸光暗了暗,跟著皇帝北征,萬一真的有突發狀況,也可以迅速反應。
他可沒忘記,那位一直對皇位虎視眈眈的漢王可還在山東呢,那位真的就放下了對皇位的追求嗎?不像是漢王的性格。
“明達,我自己釀了一壺好酒,不如喚上三五好友去我府上一聚,恰好近日王艮巡撫南直隸剛回來,你們師兄弟也很久沒見了吧。”
李顯穆沉吟道:“明日吧,今日我打算去一趟東宮,有些事情要和太子殿下說一下。”
聽到有關于太子,鄭歡也就不再勸。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陛下越來越年老了,今年已經六十四歲,作為一個年輕時沖鋒陷陣的馬上皇帝而言,已經是相當高齡,到這個時候,太子的地位已經不可撼動。
二人分別后,李顯穆往東宮而去。
朱高熾很是熱情的招呼著李顯穆,方一靠近卻聽到李顯穆低聲道:“太子殿下,行百里者半九十,還是避嫌些吧。”
朱高熾一愣,而后升起了然,頓在李顯穆身前,殿門大開,二人相對而坐,朱瞻基伴在朱高熾身邊。
李顯穆先問了朱瞻基的學業,他是朱瞻基的老師,每周都會給朱瞻基上一次課,守孝期間也不曾停下。
“太子殿下是不是打算去勸諫陛下不要北征?”
“連年北征導致前些年富裕的府庫又漸漸枯竭,朝廷各項開支都要錢,今年這場寒冬也要有額外開支,我是希望陛下能延緩兩年,待朝廷財政恢復些再北征。”
“殿下宅心仁厚,是大明百姓之福!”李顯穆認真下拜道:“臣替天下臣民謝過殿下,可殿下卻不必去勸諫了。”
“啊?”朱高熾直接愣住了,他還以為今天李顯穆來是為了和他商量勸諫的事情,沒想到卻是要阻止他。
“殿下,這幾年陛下一反常態的不斷北征,是有緣由的。
一則是陛下逐漸感覺身體力不從心,于是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二則是他老人家感覺蒙古邊患未靖,出擊是為了尋找機會能大打一仗,再為大明邊境打出個二十年的和平。”
李顯穆語重心長道:“無論哪個原因,殿下您都勸不動,陛下心意已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就只有做好陛下安排下來的事。”
“可直言進諫,不是為臣本分嗎?”
“殿下!”李顯穆聲音略微提高,“作為臣子,面對年輕的皇帝、中年皇帝以及晚年皇帝,侍奉的態度應當不同。
陛下年事已高,若是被氣出個好歹來,可怎么辦,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這句話一出,朱高熾頓時安靜了,他聽出了李顯穆話中未盡的意思。
皇帝上年紀了。
萬一在憤怒的狀態下,做出些什么事來怎么辦,殿下你有什么想法,等你成了皇帝再去做,現在要忍著。
如果現在惹惱了皇帝,被廢掉了太子位,甚至可能沒機會再恢復,那這二十年來的隱忍,又算是什么呢?
“明達,我明白了,多虧有你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