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分,京城冠冕,有微風撫來,大內禁中,三殿宮闕之間,白玉階梯之下,兵甲森森。
張輔扶著朱高熾登階而上,他心中滿是慨然。
該如何形容現在的心情呢?
張輔感受著砰砰跳動的心臟,自問著。
過去數十年間,唯有大行皇帝靖難功成,他隨大行皇帝策馬入南京時,心境之激蕩,可與今日相比。
從龍兩代皇帝,英國公府算是拿到真正的鐵碗飯了。
日后就算是子孫不肖,只要別作出造反的大事來,皇帝總會念著今日的香火情,給留一個體面。
朱高熾入奉天殿后,卻沒有直接進殿,而是駐足于殿門前,抬頭望向殿內高掛在皇帝位上的匾額。
上書“奉天承運”四字,鐵筆勾畫,乃是太祖高皇帝親自所寫。
無論是南京還是北京,大明歷代皇帝就在這座奉天殿中,接受群臣的朝拜。
朱高熾心中有無盡的感慨。
他腦海中翻涌著無數回憶,奉天殿于他而言,并不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他曾在這里卑躬屈膝,在皇帝的威勢下,戰戰兢兢的活著,甚至有兩次,差點他的太子之位就失去了。
可今日,他再次來到這里,前任主人去世了,而他成為了這里的主人。
直到今日,朱高熾才明白什么叫做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當他站在這里的時候,他才明白了當初父皇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天家父子,至親至疏!
無數思緒滾過,朱高熾跨過門檻走進殿中,偏頭望向英國公張輔,“國公,京城大營不會出問題吧?”
張輔沉聲回道:“回太子話,有您的監國手令在,諸將莫敢不服,大營已經掌握在殿下手中。”
朱高熾聞言深深望了張輔一眼,他這個岳丈真是知情識趣之人,武將中的清流。
他這個太子在文官中自然威望甚重,可在武將中,卻著實沒有威望,否則他那個弟弟漢王,又怎么敢和他爭皇帝位呢?
朱高熾心中暗道,日后他必然是要重用李顯穆的,如此一來就不能真的讓張輔掌握兵權,在五軍都督府任職了。
張輔可以作為未來大明的定海神針,加封太師,威懾朝堂,參預機務。
電光火石之間,對張輔的安排已經大致做好,朱高熾點了點頭,沒再多言。
楊榮奔向內閣,召集在京的臣子進宮,宣讀遺詔。
內閣眾人自然極是震驚他突然返京,又聽到陛下駕崩,遺詔立皇太子為皇帝,又驚又喜。
他們都知道,屬于他們的仕途春天要來了,在內閣養望這么多年,終于等到了這一刻!
群臣在茫然間紛紛往宮中而去,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何事,竟然讓監國太子這般召集群臣。
畢竟按照往日的習慣,只有在正式上朝的日子,太子才會見他們,今日這樣大張旗鼓,難道就不擔心陛下又生出疑心嗎?
事出反常必有妖。
那些心思靈活的人已經略微有了些大膽的猜測,極有可能是北征大軍出了問題,才讓太子有今日的驚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