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不由驚疑起來,按道理來說,英國公三征安南,平定交趾,在安南威望極高,若是讓英國公去鎮守,才是最好的選擇。
“陛下英明!”李顯穆立刻恭聲道。
他當然是故意的,真把英國公弄到安南去,的確對鎮守安南最好,但他的政治勢力就會缺失很重要的一塊。
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結果。
做事固然重要,但維持穩定的能夠做事的基本盤更重要。
李顯穆能這么快就聚攏起這么大的政治勢力,是因為他并不是個萬事理想主義的人,而是一個相當實干的政治家。
他對下屬從來不以圣人的標準去要求,他的底線很簡單。
只要不殘害百姓、害人性命、欺男霸女、辱人清白。
很多不明確違反國法的灰色地帶,他都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別太過分就行。
他自己是什么人,他很清楚,所以他一直說父親李祺才是真圣人,而他永遠也做不成真圣人。
殿中眾人即便有懷疑李顯穆是故意的,但此刻君臣默契的一唱一和,將這件事蓋棺定論,其他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再多嘴。
經過這兩件事,一場內政會議變成了大明軍事政治會議,且參會提建議的全部是文官。
……
洪熙元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皇帝在皇家園林大開上元宴,在京公侯伯以及五品及以上官員盡皆赴宴。
張皇后亦在其中擺宴,京城中有誥命的外命婦皆攜八歲以上女子進宮赴宴。
這是新皇登基后,第一次在皇家園林中大擺宴席,各家都非常重視,希望能夠在皇帝以及皇后面前露臉。
后宮皇后那里且不提,皇帝這里真可謂人聲鼎沸。
天還不曾黑,但皇家園林中早已是燈火高掛,無數宮人在其中穿行侍候。
在百官最前面,自然是一眾超品勛貴,李顯穆以右宗人身份,也列在最前面。
歌舞飲酒正酣時,朱高熾將徐輝祖的兒子徐欽和李芳召到御座前。
這異常的舉動自然讓群臣為之側目,朱高熾笑道:“徐欽、李芳,你們可知朕喚你們上前,有何事嗎?”
“臣等愚鈍,不知陛下圣意若何。”
朱高熾先將徐欽喚上前來,道:“先帝曾言,開國元勛不可無繼,朕思之念之,誠哉斯言,欲為魏國公復爵。”
這就不得不提為何李芳想和魏國公家結親了,因為李芳和徐欽爵位相同,算是門當戶對。
又同時被派往南京,應對那等復雜的局勢,結親后齊心協力為之,能更快站穩腳跟。
以及很重要的一點,李氏和徐氏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李芳和徐欽卻都是當今皇帝的表弟,只是一個是先帝這里算,一個是皇后那里算。
徐欽大喜過望,立刻叩首謝恩。
而宴席中群臣,這時才紛然驚呼起來,因為李芳是和徐欽一起被喚到御前的。
難不成?
沒讓他們再多加猜測,徐欽起身后,朱高熾便接著笑道:“李芳,爾祖李善長,是佐國元勛,功績卓著,雖有小過,瑕不掩瑜,你的父親李忠文公,天下稱頌,你的弟弟李顯穆,也有大功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