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元年的變革之多,讓人頗有目不暇接之感。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就是“廢除”。
洪熙朝廢除了很多洪武朝和永樂朝的東西,比如當初在洪武四大案中被流放的犯人。
比如很多被打入賤籍的罪人后代,再比如許多以皇帝的意志,凌駕于大明律之上的臨時舉措。
再比如加在某些特殊地區的極高賦稅。
“這世上大多數人身上都捆縛著無數道枷鎖,這些枷鎖已經完全超越了人所能夠承載的,無論是百官還是百姓,都喘不過氣來,圣上將這些鎖鏈一道道拔除,只留下最基本的,這便是圣上的功德,也是圣上的智慧!”
任何人都要承認,當今圣上,是個寬和仁慈的人,他擁有博大的胸懷,和前兩任皇帝完全不同,登基僅僅一年時間,他的仁德就已經遍及到了四海之中,無數人頌念他的名字。
“惟賢惟德,能服于人!”華蓋殿中,朱高熾合上手中的奏章,沖著李顯穆笑道:“這是朕為帝的信條。”
李顯穆誠摯道:“陛下所言的,在唐太宗皇帝的《帝范》中亦有記載。”
“朕正是從唐太宗皇帝處學來,為君者以身作則,放能得臣民敬重,也才能在所有朝廷事務中,占據最上的位置。”
“當初大唐快要覆滅的時候,叛軍演奏了一曲秦王破陣樂,于是即將投降的唐軍,心中生出愧疚,決定為大唐再拼一把。
為一個兩百年前的皇帝再拼一把!
何等光輝璀璨啊。”
朱高熾起身負手感慨道:“這偌大的天下,難道在宮城之中嗎?
朕看它在天下人心之中!
太祖和先帝都是杰出的皇帝,可朕看,太祖失人心極重,先帝后期也越發苛刻,就連朕都活的戰戰兢兢,何況臣民。
朕要為大明立恩,以垂后世,君臣和諧一心,共筑大明盛世。”
李顯穆想到如今幾乎占據大明政治七成高位的太子黨,以及自己的超高政治地位。
這在前兩朝是不可能出現的,洪武朝就不提了,即便是他深受重用的永樂朝,在他擔任尚書后,皇帝立刻就卸下了他內閣大學士的職位。
只有在洪熙朝,有朱高熾在,他才會受到這樣的信重。
“陛下垂恩,百官見之,百姓也見之。”
朱高熾卻嘆息道:“還不夠啊,過去五十年壓榨的太狠,想要重建君臣、臣民、君民之間的信任,談何容易呢?”
李顯穆思索了一下,開口道:“陛下,臣有一策,可令百官歡欣,且對大明如今頗有好處。”
朱高熾豁然轉過身來,好奇道:“明達,你說。”
“給官員加俸祿!”
李顯穆直接開門見山,“我朝俸祿之低,古來未見,增加俸祿刻不容緩。”
啊?朱高熾直接愣住了,這也太干脆了,加錢能不高興嗎?
“朕知道你說話從不簡單,說說吧,這其中又有什么朕不清楚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