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的初步計劃是只保留南京和應天府,讓應天府并列于諸省單獨存在,而其余諸府都剝離出南直隸。”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直轄市的概念,但單獨管理的例子還是有的,本質上來說,兩大直隸的府都是單獨管理。
“南直隸東部建立一個橫跨長江的省份,以蘇州為省城,南直隸西部則以鳳陽為省城。
分別建省后,江北和江南風俗不同,拆分淮上,使山東、河南以及新建立的兩省分食其地,防止割據,其次則拆分江南,立省之后,和直隸不同,便有了鄉土之分。”
拆省之策,就是為了降低地方權力,穩固中央,各省府縣的劃轉也是為此,皇帝和太子都聽的很清楚。
一旦將南直隸三分,在整個南方,就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威脅京城的存在了。
“那南京六部五府?”太子朱瞻基遲疑道,“若是只保留應天府,那南京的機構豈不是贅余了?”
南京那一整套的朝廷機構,才是三分南京之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百萬槽工衣食所系,而如今則是朝廷大員衣食所系。
不過李顯穆他們既然討論過,自然早就有準備,李顯穆侃侃道:“若是此番分省真的實行,朝廷之中便會多出五個省來,南京六部侍郎若有功的可以任命為布政使,無功的左遷按察使。
南京六部尚書則直接調往諸省以尚書銜派往諸省擔任巡撫,其余的中低品官員則各自調往諸省擔任學道提督等省府官員。
這么一算下來,如今南京的高級文官數量尚且還不夠。”
聽李顯穆一說,朱高熾和朱瞻基頓時了然。
是啊,一旦分省,府、縣一級變動不大,但省一級的高官立刻需求多出了五套班子。
況且如今大明諸省大多數都沒有常設巡撫,官位空缺很嚴重,安置幾個賦閑的南京六部尚書,不算難事。
“不過方才老師說五個省這又是為何?遼寧單獨設省,南直隸三分建立兩個省,這一共是三個省,還有兩個呢?”朱瞻基疑惑問道。
李顯穆指著大明輿圖道:“是這樣,八百里洞庭湖所在,當初春秋時期楚國自這里走出,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口眾多,百姓則桀驁不馴,一旦有變便是心腹大患,既然分省,臣建議以洞庭湖南北,將其一分為二,削弱其力。
陜西乃是同理,早在元朝時,就在河西走廊這里設置過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甘肅西邊便是丟失數百年的西域,為統轄關西七衛,進可攻、退可守,臣認為有必要在這里設省。”
朱瞻基這才明白過來。
李顯穆卻不曾停下,指著大明輿圖繼續道:“分省之后,大明各省疆域也都要變動一下,蒙古人把漢中歸屬于陜西,臣覺得很好,應當效仿。
臣方才將淮上四分亦是如此,大明諸省的疆域,應當犬牙交錯,而后將不同言語、不同文化的人,以及不同地形板塊的人,都組合到一起。
一省的山川關隘要分到另外一個省手中,以防止有人割據,對抗中央。
這里……
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