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品的巡撫都御史,李顯穆微微點頭,如今大明有從二品的巡撫都御史,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文官的高品官員也漸漸多起來。
距離他預想中漸漸近了,他是一定要大明恢復宰相制度的,現在就是在一點點的打基礎。
將諸省拆散,提拔大量的高等級文官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計劃,只不過接下來的變動,就不容易去做了。
朱高熾在確定了巡撫都御史的品級后,沉聲說道:“新建立的省,其中事務必然繁雜,派過去的巡撫任務很重啊,人選要細細挑選,一定要那種有實干之才的臣子去。
否則若是無端將地方擾亂,或者趁機讓地方官員在其中上下其手,那可就糟糕了。”
稍微想想都知道現在諸省之中必然有很多朝廷不知道的事情,現在要重新分省,尤其是南直隸三分,新上任的省中三司主官,以及巡撫,必然不可能給前任擦屁股。
地方官員擔心自己的丑事暴露,必然會在之前就將罪證消滅,譬如讓糧倉失火,再譬如讓保存檔案的地方失火。
這都是極可能的,拆分省份是件很麻煩的事情,不是一道旨意下去,就把班子組好了。
朱高熾語重心長道:“尤其是拆分南直隸,新成立的江蘇行省,是國朝經濟重地,一定要挑選重臣前往。”
李顯穆聞言立刻道:“陛下,臣舉薦禮部左侍郎王艮前往江蘇擔任巡撫,他久在江南任職,歷經浙江以及南京諸部,素有威望,且有經世致用之才,必不辱使命。”
朱高熾聞言略一沉吟,卻擺擺手,又沉吟起來,良久才肅然道:“南直隸拆分,事關重大。
王艮有大才,朕任命他為應天府尹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主持南直隸拆分之事。
若事情辦得好,回京朕就升他做尚書。”
眾人對皇帝直接允諾王艮尚書都沒覺得不對,對王艮的能力也不懷疑。
概因王艮是朝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大臣,官路既順暢,又不太順,總差了一口氣。
王艮是李祺唯一的親傳弟子,心學大佬之一,在士林中聲望卓著,但因為是李祺的弟子,在建文年間被牽連沒能中進士。
他在永樂初年就曾經入內閣,當初內閣中的眾人,現在都已經掛尚書、侍郎銜顧問御前,而他因為早早離開內閣,不算是太子黨,所以在洪熙朝沒得到加恩。
之后他為了心學在江南的發展,自請離京前往浙江擔任學道提督,這就有些走上了邪路,就像是一個最終目標是七武海的官員,不在塊塊上一路升職,而是一頭扎進了條條里面,那最終最好的結果就是二十四諸天。
好在他后臺硬,有李顯穆,最終還是讓他走進了正常的道路,一步步在江南諸省以及南京六部中遷轉,又抓住機會回到京城,擔任了禮部侍郎。
走到這一步,王艮只需要等就行了,等前面有位置空出來,左右都御史、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通政使,這八個位置,能讓他更進一步。
現在有了巡撫都御史,不僅僅是多了容納高級官員晉升以及調換的余地,還能把一些六部尚書調走,給后邊的人騰位置。
定下拆分南直隸的人選后,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眾人面前,文官的去向已經解決,武官呢?
南京五軍都督府是個空架子,其中很多在遷都后已經到了北京,鎮守太監可以直接調回來,但魏國公和韓國公鎮守過去不久,該怎么解決呢?
李顯穆沉聲道:“鎮守國公不僅不能調回來,還要繼續讓他們在南京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