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番話后,朱高熾重重咳了幾聲,朱瞻基和張皇后擔憂道:“陛下,你先休息……”
朱高熾卻搖搖頭,接著道:“接下來是最重要的人——李明達。”
說到李顯穆時,朱高熾竟然一時猶豫了,似乎不知道該怎么去說,他沉吟了良久才緩緩說道:“顯穆有天縱之才,縱然管仲、樂毅、諸葛武侯復生,也不過如此。
他幼時常入宮中由太祖教養,一步步走來都是先帝的拔擢,他有一腔孤忠之心,一身清白之骨,是太祖和先帝留下的肱股之臣。
大明有一批頗有能力的大臣,譬如內閣中的三楊黃金五輔臣,再譬如蹇義忠厚,夏原吉也謹慎,但這些人只能讓你守成,守住現在的局勢。
顯穆卻是開拓之才,他眼光長遠、意志堅定、善于識人用人,你看圍繞在他身邊的那些臣子,既有實干之才,道德上雖不是完人卻都有志向。
他做事不是非黑即白,但卻從不觸犯底線,朕登基以來的改革之事,每每都是顯穆的手筆。
日后你做了皇帝,要和朕一樣,信任他、重視他,如果有疑難其他人讓你疑惑,就去詢問顯穆,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朱瞻基是李顯穆的學生,他當然知道李顯穆的能力有多高,這么多年以來,作為學生他問過李顯穆無數問題,除了那些本就不可能有答案的問題外,所有問題李顯穆都能給出讓他信服的答案。
但他還是為父皇對李顯穆極高的評價而感到震驚。
這可能是皇帝身份所帶來的別樣視角?
來不及多想,朱瞻基沉重的點點頭,“父皇,兒子記住了,日后一定會重用老師。”
朱高熾面上顯出幾分輕松之色,“那現在朕就再告訴你一個做皇帝最重要的能力——
甘于認錯,且能聽從勸諫。
現在這里只有你我三人,朕就給你舉個近代的例子,我朝太祖皇帝。”
朱瞻基悚然一驚,父皇可真的是不太喜歡太祖皇帝的執政風格啊,竟然用太祖來做例子。
“你大概是沒看過太祖實錄,朕就給你講講。
洪武二年前后,太祖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大明建立之前,太祖幾乎是和唐太宗皇帝一樣的人,納諫如流。
于是能夠從一介草莽而一躍為天子。
洪武二年后,太祖皇帝便聽不進他人之言了,變得愈發剛愎自用起來,事事乾綱獨斷,分封諸王這件事,你覺得太祖皇帝做的對還是錯?”
這誰能不知道?
不要說什么太子朱標能壓得住諸王,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了,分封藩王是遲早出事。
因為皇位太過于誘人。
李祺和李顯穆也是絕對反對分封藩王的,就連鎮守交趾,都沒踢過讓藩王去,而是派遣了鎮守國公。
朱瞻基毫不猶豫的說道:“不對,是禍亂的根源。”
“是啊,誰都知道不對,可有人諫言太祖,反對封王,太祖把人直接殺了。”
“一次完全無過的諫言,出自于忠心的諫言,就算是不想采納,把人貶出京城就算了,何至于直接把人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