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唐太宗,如果沒有魏征諫言,也會執行多少不利于國事的政策,何況太祖呢?”
“皇帝說是獨治天下,可誰又能真的乾綱獨斷不犯錯呢?你想要把持著權力一點都不分出去,就要承擔對大明天下的傷害。”
朱高熾無奈的搖了搖頭,“僅僅朕登基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廢除了多少條太祖皇帝時期的政策?再加上永樂時期廢除的那些。
這么多不合時宜的政策,洪武朝的大臣竟然沒人諫言,若是唐太宗時期,這些政策絕對不可能存在!
這就是太祖不納諫的后果,你一定要引以為戒,皇帝本就是世間最高的那個人,若是眼睛也抬的最高,那就見不到民間的疾苦,也見不到世間的艱難,累累的白骨就會堆積在你的皇位之下了!”
朱瞻基鄭重的點了點頭,他是真的聽進去了,這番話從來沒人和他說過,因為這些話不是臣子能說的,只有皇帝才能傳授。
“聽從勸諫是個很難得的能力。
朕對你最滿意的地方就是你足夠的聰明,只有足夠聰明,才能分辨哪些勸告是正確的,而這是做皇帝最重要的能力。
畢竟耳根子軟是皇帝最有害的特質之一。
這兩者間的區別,只在一墻之隔。”
納諫如流和耳根子軟,有些人是真的分不清楚。
耳根子軟就是誰說都聽,用是大臣里面的話來說——“首相的決定取決于誰是最后一個和他談話的人”,覺得這個也有道理,那里也有道理,優柔寡斷,難以下定決心。
這種性格無論做什么都難以成功,因為關鍵的事情、時機、機會,都是稍縱即逝的。
納諫如流是只有聰明的皇帝才做得到的高端操作,他不是直接聽從,而是會自己判斷,當然,這樣的皇帝通常也胸懷若谷,有包容一切的王者心態。
只要不觸犯政治底線,那不以言治罪,是最基本的一條。
見朱瞻基都聽進去了,朱高熾很高興,但精神的活躍讓他本就不堪的身體,愈發疲累。
“顯穆是不是還在殿外?”
朱高熾抬眼望殿外望去,朱瞻基立刻道:“兒子去將老師喚進來?父皇要和老師交待些事嗎?”
朱高熾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先將顯穆喚進來,而后你派人去趟文淵閣,將內閣學士都喚進華蓋殿,今日他們沒有見到朕,怕是心中正驚疑不定。”
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秘書,自然是每日都伴在皇帝身邊的,但今日卻沒有內侍帶他們進華蓋殿,指不定在想什么呢。
朱瞻基將父親的手放在榻上,而后匆匆往殿外去,走到殿外,便見到老師李顯穆正負著手望著天際初升的朝陽。
“老師。”
“殿下,陛下如何了?”
朱瞻基搖搖頭,悲戚道:“不太好,已經開始交待后事了。”
李顯穆心中一沉,“陛下讓臣進去?”
“是!”
李顯穆沒耽擱,徑直入了殿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