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由自主會站在皇帝的位置上,于是認為太監相對而言更好一點,但李祺不會這么想。
在他看來,如果說皇帝是光、暗兼有的生物,是好壞參半的存在,那太監就基本上完全是皇帝惡的那一面,歷史上所有的賢宦加起來,也不如一個大太監造成的危害大。
這種完全不受制度控制、沒有個人信仰、缺乏治國能力、接近朝廷中樞的怪胎,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
就算是有太監,那也應該是讀書人閹了送進宮中,而不是讓什么劉瑾、魏忠賢這種大字不識兩個的人執掌天下。
這和從電子廠里面找個精神小伙去當國家元首有什么區別?
李祺的這種政治傾向自然影響到了李顯穆,雖然李氏和鄭和等不少太監都保持著相對友好的關系,但除了鄭和這種的確有功績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保持著審視的態度。
夏原吉感受到了李顯穆的這種政治傾向,于是他愿意放下一直以來的文官內閣各派系間的爭端,和李顯穆攜手同進。
心中這般想著,被召進宮中的大臣,已經進入了奉天殿中。
一看到皇帝議事的大殿,群臣便是一陣肅然。
當初太祖皇帝議事是一直在奉天殿,處理政務也在奉天殿,大朝會等事自然更是在奉天殿。
但太宗皇帝靖難功成時,奉天殿隨著建文焚毀了,于是就在華蓋殿議事,后來就一直固定在華蓋殿,奉天殿只有大朝會等極其重要的場合,才會議事。
今日皇帝陛下選擇這里,絕對不是一件意外情況,而是有意為之。
……
群臣入殿后,李顯穆自然站在群臣班列之前的位置,其后則是吏部尚書蹇義以及戶部尚書夏原吉,而后內閣一眾以及其他眾臣各自站定。
殿中的氛圍有些凝重。
因為上首皇帝的面上一絲表情也沒有,待眾人都到齊之后,朱瞻基便徑直開口道:“既然諸卿都到了,那朕就說兩句。
今日早間時候,諸卿圍聚在宮門之前,鬧得人盡皆知,將朝廷的臉面踩在腳下,可真是威風的很吶!”
朱瞻基的聲音中帶著隱隱的怒氣,他想過臣子們會反對,但反對到這種程度,真的是讓他有些沒想到,當時他在皇宮之中,聽到這些大臣竟然聚在宮門前反對,當即就是眼前一黑。
讓下面的百姓知道這件事后,他們會怎么看他這位皇帝,被這么多大臣反對,難道說他是個昏君嗎?
幾位尚書聽到皇帝隱隱含著怒意的言語,當即就是心中一冷,知道這件事是真的有點惹怒皇帝了。
“臣等有罪!”
皇帝登基以來,從來都沒有這樣和大臣們講過話。
許多人的視線都落在了群臣之前的李顯穆身上,只見李顯穆微微瞇著眼,一幅事不關己的姿態,既沒有得意,也沒有凝重,就好像他真的置身事外一般。
但他可是這場政治風波的核心人物啊!
若是內閣得到了這么大的權力,那最大的受益人自然就是李顯穆,以皇帝對他的信任,他真的就和宰相沒有什么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