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挑釁,李顯穆并無特別的表情,甚至沒有停下腳步,僅僅漠然瞥了一眼,就徑自往奉天殿而已。
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李顯穆沒說話,但那種略帶蔑視的表情,意思很簡單,你說得對,我就是宰相,你能怎樣?
跟在李顯穆身后的內閣眾人,同時笑出了聲,而后跟在李顯穆身后離開。
“你……”
出言挑釁的禮部侍郎自然急切。
夏原吉攔住了他,呵斥道:“你在干什么,你就是這樣和一位威望盛隆的尚書說話的嗎?
還有沒有一點規矩?你腦子里裝的都是大糞嗎?”
禮部侍郎愕然道:“你……”
他不理解為什么夏原吉會反過來呵斥他,而且這么不留情面,這句話讓禮部尚書和吏部尚書蹇義也為之一驚。
“維喆。”蹇義勸道:“你方才太過分了,李侍郎也不過是憤然出言,你直接出口傷人,頗為不妥。”
夏原吉沒回話,只冷哼了一聲就往前走去,眾人見狀也都頗感疑惑和尷尬,還沒上殿和李顯穆激辯,自己人就先斗了起來,真是讓人看笑話。
夏原吉之所以會如此,自然是因為之前他和李顯穆聊過一次有關于宦官之事,明白李顯穆心中所想。
他一開始聽到皇帝如此抬舉內閣壓制六部,自然也是又驚又怒,但回過神來,便發覺這件事能抑制宦官干政,畢竟六部權責再大,距離皇帝太遠了,只有內閣大學士這些近臣,才能更近距離的影響皇帝。
夏原吉雖然也執著于六部和內閣之爭,但相對而言,他更在乎宦官干政的問題,他是堅決反對宦官干政的,認為一旦宦官干政,大明必然國將不國。
走在前面的李顯穆等人自然聽到了身后傳來的爭執、爭吵,李顯穆回身望向夏原吉,微微頷首。
內閣一行人也回身望去,而后低聲交談著,或許也是帶著些疑惑。
如今重大的時刻,李祺自然在關注這件事。
見到夏原吉的反應,他有些感慨。
夏原吉自然是實干型的文臣,屬于典型的循吏,即清正廉明的文臣。
夏原吉這樣的人不多,這一類人有一個基本上相同的政治傾向,那就是對宦官干政的厭惡。
從永樂時代走來的大臣,親眼目睹了鄭和等人的壯舉和功績,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蓋他們對宦官干政的排斥。
在明朝歷史上,宦官在大部分時間中,等同于為非作歹的奸佞,且權勢極大,那些權宦,內閣大學士乃至于六部尚書都要跪行,大太監王振更是厲害,王侯公主都要稱呼王振為翁父,國公也要跪著給王振行禮。
但凡是性格剛直的官員,誰能受得了這樣的屈辱?
即便是能忍受,也不過是因為心中存了除掉這些閹宦的心罷了,譬如正德時期的內閣大學士李東陽,為了除掉劉瑾,一直忍辱負重,一直到大獲全勝后,立刻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