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縣、府、省的工作經歷都要齊備才行,你從現在開始,不算晚。”
于謙聞言頓時一驚,迅速在腦海中計算了一下,按照他師叔李顯穆的說法,若是要履歷齊全的話,那即便是最快的速度:
縣令(七品)——過渡職位——知府(四品)——過渡職位——布政使——侍郎/巡撫——尚書/內閣。
也要二十年的時間,但這只是最理想的情況,事實上是,一到布政使的位置,可能上面就沒空位了,而且還要考慮守孝的情況,差不多要三十年以上。
如果三十歲中進士,那最年輕也要六十歲以上才能入內閣,這都快死了。
于謙有些茫然的望向李顯穆,將自己的計算道出:“師叔,這是不是有些太過于苛刻了?”
李顯穆無奈笑道:“朝廷要的是政績,不是在下面磨時間,誰說遷轉一定要三年了,當今內閣的幾位閣臣之中,除了我之外,哪個是三年又三年遷轉的?”
“是小侄眼界太低了。”
于謙頓時有些不好意思的恍然大悟,那些真正被關注的人才,哪一個不是特別提拔,當今的閣臣眾人,其實升官最慢的反而是李顯穆。
他是真的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一樁樁功績升遷。
其他的閣臣,都是在先帝朱高熾繼位后,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一個月的時候升兩級,沒到一年時間,就從正五品的大學士,升到了三品侍郎、二品尚書。
若真是朝廷看重的人才,完全可以將這個流程節省在十五年左右,足夠了解民生疾苦以及熟悉六部事務,甚至連在地方和那些奸滑似鬼的胥吏勾心斗角也都學會了。
于謙自然不知道,李顯穆還有更大的官員制度變更,只是還不到實行的時候,打算一步步來。
“你的性格我和你老師都看在眼中,人常言道過剛易折,可大明也不能沒有你這樣的人。
你且先按照我的路子去走,若是不成,就按照你老師給你安排的路去走,你這個性子確實適合做御史,若是十幾年后,讓你主掌都察院,巡查天下官吏,必然是一把神劍。”
這番話就完全是對子侄的安排,于謙聞言眉頭上挑,當即感動道:“老師和師叔大恩,弟子沒齒難忘!”
“你先隨你老師去南直隸吧。”李顯穆送客,“待回京后,再做安排。”
“小侄告辭。”
李顯穆望著于謙離開的身影,心中則開始琢磨下一個要談話的人。
吏部尚書的職責其實很簡單,為國選才,最好還能把合適的人才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
說來容易,可做起來卻很難。
古代官員追求的都是全才,所以在史書上經常看到一個大官,基本上把所有部門的工作都做了一遍,李顯穆覺得這簡直就是亂彈琴。
尤其是戶部、刑部、工部這種專業性非常強的部門,讓外行人去執掌,那是要出亂子的。
破案、斷案、工程,這可不是誰都能做的事情,除了李顯穆這種開掛的,其他人都需要大量的經驗作為依靠。
吏部尚書所做的事情,就應該是改變這種選才的制度,以及對官員的培養方式、篩選方式,而不是和禮部那群人一樣,僅僅淪為儀式。
縱然是李顯穆,心中有無數想要改變的東西,但一時也難以梳理出來,如今大明最要緊的事情,便是分拆諸省,尤其是南直隸。
……
分拆諸省是宣德皇帝登基后第一個宣布要實行的前朝政策,其中將甘肅從陜西中分出來是最容易的。
因為甘肅雖然在陜西下轄的布政使司之中,但由于文化、地理等原因,再加上元朝時期二地分治的傳統,以及大明在甘肅特殊屯駐的衛所,雙方本就各管各的,如今只要去甘肅再建立一個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