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短,很快就染上了一層灰暗,宮中不見一點綠,宮墻也透著暗沉,帶上了幾分壓抑。
財政會議結束后,群臣出宮,嗖嗖的寒風呼嘯出來,將眾人身上的大氅都吹起了幾分,灌進冷風來,引的眾人攏了攏衣裳,快步往外而去。
楊士奇一行人圍在李顯穆身邊,會議上皇帝可是布置下來了一個很重的任務。
楊士奇很清楚,這個任務雖然交給了自己,但具體要怎么做,他還是得問一下李顯穆才行,首輔就是首輔,總攬內閣事務,沒他點頭是不行的。
“守正公,你看陛下交待下來的任務,內閣怎么做合適?”
內閣幾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李顯穆,皇帝的這項工作,靠楊士奇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到時候他們都會上手準備。
李顯穆想了一下。
皇帝將這件事具體交給了楊士奇,那他就不便插手特別具體的事務,過猶不及也不好,不能顯得他非要將所有的權力都攬在手里。
于是沉吟了一下后緩緩說道:“既然士奇問起,那我就說兩句大概的要求吧,具體該怎么做,還是要士奇你自己想辦法,如果真的有拿不準的,再來尋我,雖然要過年了,但我還是很歡迎你來我府上拜年的。”
楊士奇立刻溫聲笑道:“給守正公拜年,這不是應有之意嗎?”
眾人紛紛笑起來,楊榮和楊溥心中滿是感慨,在內閣中,和楊士奇的關系,他們二人是最好的,也是最了解楊士奇性格的,表面上溫和,實際上卻極其的強勢。
以前楊士奇和李顯穆的關系,也沒有這么融洽,一直隱隱爭斗,尤其是在永樂年間。
但是現在楊士奇在李顯穆的面前,卻越來越沒有脾氣了,好像真的改性子了一樣。
這不是楊士奇性格真的變了,而是李顯穆如今的位置,讓他不得不變啊。
其他人在感慨,但楊士奇的恭維之語,李顯穆自己卻沒當回事。
也不覺得自己真的就把楊士奇壓住了,讓他沒有二心了。
只不過,楊士奇是真正的聰明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站位。
皇帝朱瞻基不斷的給李顯穆累加榮譽,而且有別于其他內閣大學士,這就是明晃晃的在昭告其他大學士,李顯穆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
皇帝和外朝是有矛盾的,對京城外的十九省以及數千個衛所,是不熟悉的,唯一能夠信任的機構就是內閣,所以皇帝不希望內閣自己鬧起來。
楊士奇明白這一點,所以楊士奇不會鬧。
如果有一天皇帝需要楊士奇起來反對李顯穆,做一顆制衡李顯穆的棋子,楊士奇立刻就會站在李顯穆的對立面。
是以,李顯穆只是微微笑了笑,便開口指點道:“內閣在制作具體辦法時,要考慮以下幾個點。
首先要明白我為什么要提出這項制度呢?
在會議上我已經說過了,是為了大明的財政健康,以及防止貪污,那有沒有可能它還有一些我沒有想到的好處呢?
這些好處又怎么才能夠更好的落實下去呢?
這就需要你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仔細研究一下。”
李顯穆在“好處”兩個字上落下了重音,而后又若無其事的說下去,但內閣幾個人都是人精,已然聽懂了李顯穆話中有話。
幾人紛紛對視了一眼,有些意味深長,專款專用這件事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