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確日后的財政審批流程嗎?
還是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貪污呢?
都不是。
最大的好處是內閣的權力又變大了,但這番話卻不能對外直接說出去,這就需要他們琢磨著,怎么能夠利用這一次制定政策的機會,讓六部在財政上更多的權力,交到內閣來。
李顯穆一看幾個人的表情,就明白他們都聽懂了自己話中的意思,面上微微一笑,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碰到愣頭青,那是連聽話聽音都聽不懂。
“具體到政策上呢?
不同的部門要有一些異同之處,眼睛不要總盯著六部五寺這些京城里面的衙門,下面的省府,也有一些事可以直接和內閣匯報審批嘛。”
內閣五人聞言悚然一驚,齊齊震驚的望向李顯穆,臉上滿是不可置信。
一直以來,內閣都是通過影響京城各衙門來影響大明的。
這是因為大明的六部權力直插最基層的縣,無論是承宣布政使司、還是省下面的府,亦或者縣,這三級衙門之中,都有完全對應六部的各個分支,各項事務都是直接對應六部匯報。
甚至戶部、刑部這種人數極多的部門,在每一個省都有清吏司,這就是各自管一片省中的事情,和都察院的十九道監察御史是一樣的道理,代表著六部對地方的垂直管理。
這才是大明廢除丞相制度后的真正行政方式。
現在李顯穆要直接讓內閣插手地方,意思就是要讓地方接受六部、內閣的雙重領導,甚至因為內閣已經隱隱壓制六部,要讓地方也直接被內閣領導,這是真的想要恢復宰相職能啊?
雖然這只是一個財政權,但一旦開了這個頭,他們都知道李顯穆是不會停下來的。
況且李顯穆本來就是吏部尚書,能夠影響地方官員的升遷調任。
若是內閣連地方的人事、財政都有話語權的話,那李顯穆時期的內閣可真的就徹底凌駕于六部之上,一定程度上變成宰相機構了。
畢竟!
李顯穆至今為止,從來沒有和另外五位尚書商議過大事,而每每在內閣中,和閣臣商議。
就算是托人說清走關系,也該走到內閣閣臣這里,實際上也是因為如此,內閣閣臣在朝野之中的聲望,水漲船高。
內閣五人組震驚莫名,李顯穆卻好似沒做什么一樣,笑著問道:“怎么了,覺得不妥?”
一言驚醒夢中人,楊士奇立刻回道:“沒有,守正公,沒有。”
“只是有些不容易啊。”楊榮也立刻反應了過來,沒說不做,只是表達了困難的前景。
內閣五人現在也看的很清楚,沒有特殊情況,他們五個人是不會外調去當尚書了,會一直在內閣閣臣的位置上,直到貶謫、致仕或者去世。
那提高內閣的地位,自然便刻不容緩,在官場上,就從來沒有不愛更多權力的人。
“事在人為,二十多年前,內閣還僅僅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機構,誰能想到會有現在這樣的權勢和地位呢?”
李顯穆目光中滿是鼓勵和深意,“諸位都是大明朝最聰明的一批人,我相信你們能做到。”
五人一怔,而后紛紛應聲笑著,自然有一股傲然之意,李顯穆這句話算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之上。
唯有和李顯穆相處最多的楊榮,一直在思考李顯穆到底是想要做什么,現在的內閣地位還不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