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錦衣衛膽子竟然這么大,國丈和孫貴妃的弟弟都敢抓,大多數人都認為,今天,最多明天,錦衣衛就得恭恭敬敬的把人放出來,錦衣衛指揮使甚至還得登門道歉。
畢竟區區一個皇帝御前的鷹犬,怎么敢得罪皇親國戚呢?
但過了一日后,錦衣衛依舊沒放人,且依舊在抓人。
直到此時,才有人后知后覺,皇帝竟然是同意的!
這種認知堪稱一石激起千層浪。
待將此事再次重頭盤整了一遍后,一尊巨大的陰影出現在所有事件之后——吏部尚書、內閣首輔李顯穆!
一時京城之中先是噤聲,而后瞬間沸反盈天,無數議論響徹在京城的街頭巷尾,
“竟然是元輔大人出手!”
“怪不得錦衣衛、大理寺敢對國丈出手。”
“怪不得皇帝陛下沒有放過國丈。”
“早該想到的,大明朝有幾個人敢如此做呢?就算是其他的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不懼怕一般的皇親國戚,但大概也不敢隨意得罪吧。”
“正是如此,六部尚書來來去去,皇親國戚可是亙古長存,一般人哪里敢得罪呢?”
這句話可謂道盡了大明現狀,文官作為一個整體權勢極大,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的權勢基本上凌駕于所有文武官員之上,也只有幾個國公能與之相提并論。
但!
但是這種權力不穩,隨時可能會失去,而皇親國戚的權力卻穩固的幾乎不會變動,甚至父死子繼,代代傳承。
所以一般來說,文官高層和皇親國戚是麻桿打狼兩頭怕,誰都不愿意招惹對方。
但李顯穆不一樣,他是極少數的皇親國戚,卻身為文官高層,而且李氏也不存在棄武從文,從李善長開始,李氏一直就是文官。
從李顯穆內閣首輔兼任吏部尚書以來,他的權勢之煊赫,就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可直到今日,就連國丈和國舅就被他鎮壓的時候,人們才震驚的發現,他們的看法還是淺薄了。
……
李府。
李顯穆憑欄眺望,身后站著數人。
“沒人會知道我和陛下之間的交鋒以及交換,也沒人會知道,國丈和國舅并不會真的受到實質性的傷害,他們只會看到,縱然是國丈,也在我的威勢之下,不得不被流放。”
“您從一開始就知道國丈和孫國舅不會被皇帝陛下嚴懲?”
“陛下是個明君,也是個講情面的皇帝。”
“可就這么放過此次的主犯,且將其他從犯重罰,這……”
李顯穆沉默,有其他人感慨道:“陛下講情面,固然會放過一些人,但對我們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不會因為一些小錯就一擼到底,也不會有殺身之禍。”
于謙聞言沉默了下來,面容上帶著一些沉思的意味。
沒有大臣會喜歡刻薄寡恩的皇帝,可好像有時候,就是這樣的皇帝,才能更好的處理國家大事,古代那些有情有義的皇帝,還能把國家治理的非常好的,可能標桿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
但李世民……
三代以下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