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戴權跟著太上皇幾十年,投靠他的親戚、徒弟、干兒子多的是。
太上皇都60多了,在古往今來的皇帝中,已經算是高壽了。
此時太上皇雖然還掌握著軍權,朝廷上也多的是,當年親手提拔起來的舊臣。
但幾年后、十年后呢?
換誰都會給自己找條后路。
就連賈家,不也投資了林如海嘛!
原著里,還把元春送去宮里,其實已經在為將來做準備了。
不過,陷入后宮爭斗,其實更危險。
看賈家、史家、王家的結局就知道,即便十幾年后太上皇還沒死,權力也已經被皇帝一點點奪走。
說白了,太上皇自己都明白,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保不齊哪天就掛了。
一邊握著權力舍不得放手,一邊又對皇帝的一些小動作,只能聽之任之。
而且皇帝才是名正言順的一國之君,只要自己不作死,攔不住人心向著新皇的。
李景孝夸了謝開山幾句,看似欣賞,實際上只不過是客氣話。
然后對周太監說道,“那就有勞公公了。”
周太監笑呵呵的對著戴權、夏守忠拱拱手,這才對著自己帶來的番子揮揮手。
到底是專業的,等趙軍明帶著5個校尉和賬房先生回來時,三個管家和四個偏房的親戚,已經什么都說了。
兩萬兩銀子的貪墨,和1400多畝的良田,李景孝還是覺得有些少。
周太監看出李景孝的不滿,笑著說道,“伯爺,有些屬于主家賞賜,和下人們自己在外面經營所得的錢財,是不好抓著不放的。”
李景孝下意識就說,既然是奴仆,那所有東西都歸主人家。
但話到嘴邊,忽然意識到,周太監會說這話,是因為他和戴權、夏守忠,還有宮里的其他太監其實也是家奴。
這時候為了多追點銀子,就讓戴權三人覺得自己不知變通,過于剛強,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就這么放了三個蛀蟲,李景孝心里就不樂意了。
笑著點頭,“公公說的對,既然是賞賜,說明當初這三個管家也是有功勞的。
兩萬兩銀子和1400多畝的良田退回來,也算是功過相抵。
今后一家子打發去府上的田莊便是。”
戴權、夏守忠和周太監都滿意的點點頭。
他們這些太監,要是哪天被趕下去,能去皇陵養老,也算是很不錯的歸宿了。
所以李景孝只是把人打發去田莊,就和太監去皇陵一個意思。
至于四個江州老家的人,他們才不管。
可三個管事一聽,一家人都被打發去田莊,即便手里還有錢財,那也是世代的奴仆。
一想到家中子弟,未來變成腳踩地、背朝天的莊稼漢,立馬就有人不樂意了。
更別說,李景孝剛才可是當著三個大太監的面,說了功過相抵。
那自己給自己一家人贖身,也就沒問題了。
“老爺,小的自知有愧李家,愿雙倍奉上贖身銀子,求老爺開恩,放小的一家歸鄉。”
李景孝聽完就笑了起來。
一旁周太監的臉色,已經陰沉的想生吞活剝了說話的那管家。
ps:求追讀月票,謝謝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