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一定”,賈珍既然來的時候,就和榮國府那邊商量過,自然想好了如何給李景孝鋪路。
“京中已經在傳明年韃靼極可能南下,以景佑的本事,立功并不難。
若是刺殺韃靼主帥成功,封侯都有可能。
再不濟,以你在醫術上的本事,隨軍救治中下層的將官和那些悍卒。
穩定軍心、士氣,戰事若是勝利,賢弟的功勞也不會小。
有了這份實打實的資歷,將來的路就好走多了。”
李景孝想了想后,覺得去一趟遼東確實值得試試。
直接沖擊韃靼大營,那是傻子。
但主帥抵達預定戰場時,大部分都會帶著人看看周圍的地形。
一旦敵軍主帥登高而望,對自己來說就是絕佳的機會。
即便人家不出來,那就埋伏在韃靼人南下行軍路上。
幾萬人的部隊,長度幾十里都正常。
沿途也肯定有適合下手的地方。
再不濟,自己有物品欄,盯著糧草燒了也是大功一件。
等韃靼人倉惶撤退,殺幾個千戶、萬戶,甚至是王子什么的,也不是沒機會。
賈珍見他點頭,臉色一喜,繼續說道,“要是你刺殺成功,順利逃走后,帶著三千騎兵順勢沖殺。
擊退韃靼人,再效仿漢霍去病,長途奔襲打進草原追擊或者攔截后撤的韃靼人。
一旦擊垮韃靼南下大軍,即便你只有十六七歲,也足以封‘世侯’爵位。
而且圣人和陛下為了平衡,肯定會讓你回京任職。
要么是殿前司副都統領,要么是禁軍統領。
蟄伏幾年,韃靼重啟戰事,若是朝廷兵馬能穩住戰局還好說。
否則必然會命你帶兵北上,一戰再立新功,京營節度使九成九就是你的了。”
李景孝聽完就翻白眼,世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紙上談兵的例子不要太多,真到了戰場上,沒腿軟就不錯了。
還今天立這個功,明天又獲得新戰功。
簡直比吹牛都不靠譜。
而且人家霍去病不僅是漢武帝的親戚,還從小跟在漢武帝身邊親自培養。
不僅用起來放心,也是漢武帝沒法自己親自上戰場的替代品。
霍去病越厲害,等于他漢武帝教導的越好,變相的等于漢武帝也厲害。
可換成自己,20歲不到封侯,皇帝不像防賊一樣的防自己,那都是心胸開闊,有明君之像。
以李景孝這幾個月道聽途說,還有和隆德帝接觸的幾次,對隆德帝了解,這位就不是心氣大的皇帝。
更別說隆德帝能上位,是因為前太子造反失敗。
有這種經歷的皇帝,懷疑一切才是正常做法。
說不定坐在龍椅上,想著想著,就偏激起來。
總覺得有人會造反。
李景孝看著自己把自己說的亢奮起來的賈珍,沒好氣的說道,“行了,還20歲不到就封侯。
我連如何扎營、如何擺陣、如何行軍都不懂。
說那么多,全是廢話。”
“不是”,賈珍急了,起身快速說道,“為兄可是為你好,這一步步的計劃,加上你的本事,和賈家在軍中的人脈,成功概率至少八成。”
李景孝卻不說話,指著客廳大門指了指,然后端起茶碗,既然不喝也不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