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李景孝不僅要弄死,拖自己后腿的人。
還要讓你子孫后代,受苦、受窮,別想再出一個做官的。
這大概比殺了對手,更讓他難受和后悔。
李景孝接了‘虎符和王命令箭’后,借口自己需要熟知地形、水源的人。
從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調了一隊百人的向導組。
趁機又提出,調牛展鵬、陳鴻升統領這個百人隊。
皇帝自然是一口答應。
太上皇更簡單,牛展鵬、陳鴻升雖然是鎮國公、齊國公這一代的繼承人。
但他們的老子牛繼宗和陳瑞文,可是自己的鐵桿。
等牛繼宗和陳瑞文老死,太上皇覺得,那時候自己早就去見祖宗了。
那時候留給皇帝的人,越忠心和厲害越好。
而且越是勛貴,叛亂的可能性越低。
宋元明之后,封建制度已經很完善了。
最該防著的,是在外的統兵大將,而不是京城里的勛貴們。
再說,勛貴光有爵位沒有實權,讓他們造反都不敢。
像李景孝,雖然是侯爺、又剛成了右都督。
可不加副總兵和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的官職,他連帶兵的權利都沒有。
更別說造反了。
所以說,想造反成功,天時地利都很重要。
最好是韃靼人再次攻破大同、宣府,還得攻破京城,否則,還是洗一洗去睡。
出了御書房,李景孝跟牛展鵬說了一聲。
讓他和陳鴻升,后天早上帶著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的百人向導,趕到薊州城。
否則不僅不帶他們倆玩,還得以延誤軍機從重處罰。
要是他們倆家,有還能上戰場,并且熟知薊州以北草原地形和水源地的家丁,有多少帶多少。
牛展鵬知道,李景孝這是不信任錦衣衛和五軍都督府的人。
不是懷疑他們的忠誠,而是不信任他們的真實實力。
大軍在外,缺水的話,麻煩就大了。
向導就很重要的了。
而且草原上河流斷流很正常,十年前的水況到了現在,鬼知道還對不對。
牛展鵬拍著胸脯說,一定找幾個最近幾年,經常去薊州以北草原的向導。
李景孝點點頭,一路上交代了牛展鵬不少事,到了皇宮門口。
早有禁軍牽著追風在等著。
翻身上馬,李景孝居高臨下的看著牛展鵬。
很是誠懇的說道,“仲廉,此去危機重重,該交代的,還是交代清楚。”
牛展鵬臉色嚴肅的點點頭,行軍打仗,誰也沒把握說,自己一定能活著回來。
木蘭辭里就說過‘將軍百戰死’。
你再厲害,總有打盹的時候。
有時候一支流矢,就能要了你的命。
李景孝對著牛展鵬點點頭,策馬揚鞭一路急行,出了承天門就該往東走。
或者走來時的路,往南出永定門,再往東,走大路去薊州。
只是李景孝卻拉住韁繩,在承天門外不斷往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