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自己和大臣們商議一番,再決定是否支持李景孝北上時。
太上皇說道,“景祐,天色不早,你獨自騎馬,從薊州趕回來,想來應該累了。
不如回家歇息一夜,明早再決定是否北上的事。”
李景孝卻直接拒絕,抱拳說道,“圣人、陛下,臣深受皇恩,年僅16便高官厚祿在身。
此時韃靼入侵,正是報效兩位陛下,報效朝廷的之時。
大同、宣府之困不解,臣不愿歸家、消磨意志。
請圣人、陛下準許,臣連夜回薊州城做準備。
若是圣人和陛下,和朝臣們商議之后,不管是北上還是繼續去宣府,只需快馬傳遞旨意給臣便是。”
這話說的太上皇和皇帝,都有些血氣上涌,熱血沸騰的感覺。
而且看著一身甲胄,大紅文武袍上,一頭威風凜凜的猛虎,猶如此時的李景孝一樣無所畏懼。
皇帝頓時覺得,不賭一把,會寒了李景孝這番效死的雄心。
也不管他爹了,猛的站起身,“愛卿如此忠勇,朕便陪你賭一把。”
說完,對著夏守忠喝道,“傳旨,加景祐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副總兵官,統領三千精騎北出草原。”
說完,皇帝又說了一堆話,意思只有一個,只要能解了大同和宣府的困局,李景孝能便宜行事。
而且薊州城里的糧草、軍械、馬匹任由他支配,就連薊州和遼東的大軍他都能調動。
聽的太上皇直皺眉,不過,太上皇幾次張張嘴,最后還是沒說什么。
雖然任命李景孝為‘五軍都督府右都督’,但前面還有個‘加’字。
說白了就是個頭銜,打完仗,也不用李景孝真的去五軍都督府做事。
而且要是沒有總兵、或者副總兵的官職,連統兵的權利都沒有。
調動薊州糧草軍械馬匹和士卒,不過是支持李景孝北上而已。
薊州本來就已經荒廢,能調動的士卒,頂多幾千上萬。
至于調動遼東的大軍,那也要遼東鎮愿意配合,否則多的是理由拖延。
所以太上皇這才幾次想開口,最后還是沒說話。
甚至太上皇心里還明白,自己這兒子,是借著李景孝北上,在試探自己。
五軍都督府,之前一直被太上皇死死捏在手里,用來掌握京城絕大部分的部隊。
現在借著李景孝,在五軍都督府里,打開一個缺口,將來就好辦了。
要是自己不答應‘加李景孝五軍都督府的右都督銜’,保管李景孝會越來越偏向皇帝。
這可是正一品武官,雖然是虛職,那也是正一品。
多少文臣武將一輩子,別說正一品了,就算是二品虛職,都是可望不可求。
太上皇心里猶如明鏡一樣,稍微一想就知道自己這皇帝兒子的心思。
要是換成以前,太上皇即便不反對,也會同樣施恩于李景孝。
可現在修道有成,老皇帝長時間忙著修煉,對權勢的欲望也就少了些許。
但要是皇帝挑戰他的底線,立馬就會讓皇帝知道。
你老子還是你老子。
給你的,才是你的。
不給你的,你不能搶。
李景孝也不傻,心里撇撇嘴,但皇帝支持,好處還是非常大的。
若是進入了草原,有人在自己背后拖后腿,大不了隨便沖殺幾個部族,帶些人頭回來就能交差。
然后可勁的找那些拖自己后腿的人的麻煩。
論陰損手段,越是名門大派的道士們,手里越會收集大量的旁門左道之術。
而且茅山連僵尸都養,說沒害人的道法,李景孝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