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愿意面對一個百戰百勝的敵人,特別是這敵人和過去的天朝部隊很不一樣。
明晃晃的筑京觀,根本不怕后世史書和朝廷追責。
眾首領和將士忽然覺得,自己即便追上去,說不定也只是人家嘴里說的,從十二戰變成十三戰全勝而已。
即便真贏了,傷亡也不會小。
畢竟在首領們心里,李景孝帶領的這支大軍戰斗力強的離譜。
四千人全殲六千騎兵,怎么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可那座巨大的京觀,又證明了李景孝的話。
草原是殘酷的,一旦手下士兵傷亡過大,這些首領們回去后,大概率會被別人給吞并了。
所以幾個首領嘴上雖然沒說什么,但再次行軍時,明顯慢了下來。
而且走十幾里就下令休息。
之前追擊時,每天至少跑一百三四十里。
偶爾還一天跑過一百七十多里,但現在,一天下來,也只走了八十多里。
而且上午還跑了五十多里,等于一下午,其實只走了三十多里。
等韃靼人的斥候,沿著李景孝的大軍追來到在松林附近,發現大量馬蹄印消失在松樹林里時。
回去一匯報,這支萬人的韃靼騎兵那叫一個緊張。
根本不敢進去大片的樹林里。
不僅派人去通知其他部隊,還后退十幾里,在一處山坡上扎營,等著援兵過來。
一來二去,匯聚了三萬人時,李景孝已經帶著大軍走了三天。
基本上不可能追上了。
就算追上,也肯定會和之前那六千韃靼人一樣疲憊不堪。
真這樣,李景孝絕對敢再次偷襲。
即便沒法全殲,大不了殺兩三個來回就走。
李景孝這三天,也一直在用《玄光術》觀察著自己后面。
最后確定離自己最近的韃靼部隊,至少有三天的路程。
而且這幾萬韃靼人是越走越慢,這才真正的放心下來。
現在需要防備的,只剩下東邊的女真人和兀良哈蒙古人。
不過兀良哈部,相對韃靼和瓦剌,勢力小了很多。
對大周也一直保持友好態度。
說白了,兀良哈怕韃靼吞并自己,只能和大周維持良好關系,以獲得糧食、鐵器等支持。
不過,大周其實很少搭理兀良哈部。
李景孝是后世人,所以他知道,女真人崛起對大周的威脅會很大。
但在大周朝廷來說,此時的女真是值得拉攏,用來鉗制韃靼和兀良哈的棋子。
而歷史上努爾哈赤能崛起,還得感謝李成梁養寇自重。
大軍往東撤退的第五天,探子回來匯報說,遇到了回來的賈蓉等人。
半個時辰后,賈蓉帶著百來個后勤兵,快馬出現在大軍面前。
翻身下馬,對著李景孝拱手行禮說道,“大人,卑職已經和王忠談好了。
他會征集2千騎兵,跟隨大人對抗韃靼人。”
李景孝笑著夸了賈蓉幾句,樂的這小子嘴都笑歪了。
卻不知道,李景孝心里暗道一聲可惜。
雖然一直擔心被韃靼人追上,但人心是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