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朱正語氣平靜,沒有絲毫波動。
吳信沒有反駁。
因為他明白朱正說的匈奴人習性是對的。
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云散矣。
前世西漢時期,大將軍衛青改革,采用“突騎”戰法,把步兵的戰法利用到原本只能當巡邏,偵查的騎兵身上。
使得成建制的騎兵軍團出現。
也即是把步兵的紀律性利用到騎兵身上。
這個時候便是匈奴人噩夢的開始。
擁有著紀律性的成建制漢朝騎兵,頂著箭矢沖鋒到足夠的距離時,匈奴人便會如鳥獸散。
他們不會跟你打。
因為他們缺乏軍隊最主要是紀律性。
但跟前世不同的是。
雖然相同的缺乏紀律性。
但大周的匈奴人卻因為多次南下的原因,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心。
他們藐視,不屑大周的軍兵,使得他們并不懼怕跟大周人近身交戰。
其實這也就是兵書中所說的士氣。
士氣高昂之軍,勇猛無前。
士氣低靡之軍,一碰即碎。
也就是這個道理。
“按老夫對阿爾曼的了解,他在今日過后,見我軍一直騷擾,拖延他撤退的腳步,必定會心生警惕,并嘗試對我們發起一次進攻。”
這跟自己之前計劃三面張網之后的看法一模一樣。
所以…
吳信略微思索,對于朱正的想法已經了然,但出于尊重,最終還是沒有出言打斷。
“對我們進行進攻,他肯定會先行派遣先鋒隊,進行探路,并掃清沿途的障礙。”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說到這,朱正頓了頓,微微偏頭,笑著朝吳信又道:
“三軍可奪氣,將士可奪心。”
“今日午時,見你以十數騎沖陣,并連續兩次斬下敵首,勇猛異常,所以我意這次召你來,是有意想讓你領先鋒,殺一殺匈奴人的士氣,為我軍勝利以作鋪墊,可愿?”
聞言,吳信先是一怔,隨即面色古怪道:
“末將只是軍司馬,統兵不過四百人,匈奴人控弦之眾十數萬,光是先鋒的人數怕不是最低都有五千余,將軍莫不是太看得起我…。”
吳信話未說完,朱正便不容置疑的打斷道:
“不,不是老夫太看的起你,是先鋒一職本就需要猛士擔任。”
“而你剛好出現在本將面前,所以才需要你去。”
說罷,朱正沒有給吳信繼續說完的機會,而是話鋒一轉道:
“至于兵力的問題…”
“你覺得你需要多少兵力,才可大破匈奴先鋒?”
看著不容置疑的朱正,吳信猶豫半響,最終張了張嘴,還是沒說什么,只是伸出了一根手指。
“一萬?”
見此,朱正眉頭一皺。
他帳下甲騎最多也就八千余。
其中精銳四千,剩余的也不過普通騎兵。
不過還未等他說什么,就見吳信露出了一個不好意思的神色道:
“不,是一千。”
“給我一千精銳,我可以把明日匈奴先鋒將領的首級提來。”
朱正面色一沉。
他覺得吳信有點托大了,在自信也不能自信成這樣。
因此他決定敲打敲打吳信。
“軍中無戲言,若是你…”
但這次吳信選擇了打斷他,并松開韁繩,鄭重其事向他抱拳道:
“末將愿立軍令狀,完不成…”
吳信面色傲然。
“當提頭來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