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四年四月三十日,你遣使臣前往漠北,聯絡鮮卑、匈奴二族,送其財帛,并許諾“攻取并州,可任其占據”的承諾,誘其發兵攻取并州后方。】
“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蘇婉清瞥了一眼消息,隨即繼續玩著手中的青瓷杯朝著荀瑾瑜開口道。
聯絡匈奴和鮮卑攻打吳信后方是荀瑾瑜剛剛提議的策略。
說白了,就是以胡制漢。
這是史書上也不少見,而且還很慣用的手段。
這點蘇婉清也清楚。
主要就是利用少數民族軍事力量鎮壓本族叛亂或對抗其他割據勢力。
優弊點也很明顯。
優點是成本低廉。
畢竟只要能許諾的空頭承諾能哄騙成功,那么只要用一點少量的財帛就能調動蠻夷的軍隊為己用。
至于戰爭中,他們帶起的殺戮和百姓的損失…
這在統治者的眼中并不算什么。
因為假設自己的統治都快完蛋了。
那誰管那么多?
先活下去,才是王道。
至于弊端也很明顯。
最主要的就是也許解決內部矛盾,短期內可能奏效,但長期就會失控。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以胡制漢,也是一柄雙刃劍。(架空歷史,切勿代入現實,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
胡人通過參戰熟悉了中原戰爭,一旦獲得根據地,就有可能自立。
而且還容易在與鎮壓本民族的沖突加劇中,引發仇恨連鎖,造成屠殺。
更會使得依然其的統治者被百姓拋棄,加速帝國崩潰。
至于為什么荀瑾瑜會提議這個策略…
主要也是因為現在局勢的變化有點出乎了她們的意料了。
需要找補。
不過…
她也不是因為策略的弊端才詢問荀瑾瑜的。
而是因為她覺得這策略,可能會讓吳信會不舒服。
“沒什么不好的。”
荀瑾瑜盯著如今模擬中的局勢,回答道。
畢竟她也明白蘇婉清言語下的意思。
無非就是覺得吳信可能不太喜歡這種行為罷了。
“反正只是架空的,又不是現實,你擔心什么?”
聞言,蘇婉清手中動作一頓,遲疑了下,但終究也還是沒說什么,只是點了點頭。
“也對。”
“是,所以你也別擔心了。”
“明公還不會因為這點小事怪罪我們的。”
說著,荀瑾瑜皺著眉頭,面色逐漸凝重。
因為她眼前的畫面正在持續推進,絲毫沒有停息的意思。
而其中,吳信此時就跟刷屏一樣的,在不停彰顯著自身的存在感。
【大夏四年四月三十日,冀州軍在與替天教教主的吳信決戰中落敗的消息,如風一般席卷了四方。】
【十五萬人慘敗。】
【前線逃竄至后方冀州軍將領和軍兵一度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有人焦急詢問之。】
【只得到了替天教不是人,是妖魔的言語。】
【很顯然,他們已經喪膽。】
【沒辦法,在不得已之下,冀州士族豪強們只能一邊收攏殘軍,一邊又繼續糾集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準備駐守。】
【畢竟再怎么樣,至少也得堅持到盟軍的到來。】
【然而,令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剛糾集起的軍隊才前往最前方的城內駐守不久。】
【就遇到了擊潰冀州軍,而馬不停蹄南下奔襲的吳信。】
【此時,他僅僅只率了三千人,就毫不猶豫的朝著城池發起了進攻。】
【駐軍將領哪想的到的吳信帶著區區三千人就敢跟自己動手,被一戰大破,斬首千級。】
【駐軍四散而逃。】
【同時,攻下城池的吳信也并未滿足現狀,緊緊追擊著部分駐軍潰軍,繼續南下。】
【聞訊,冀州士族豪強們急了,再次糾集萬余人,嚴密謀劃,分析。】
【最終決定在吳信的一條必經之路上,以逸待勞,阻止其的腳步,但并未獲得預料之中的結局,反而適得其反。】
【面對阻止自己腳步,以逸待勞的萬人冀州軍,吳信展現出驚人的膽量和軍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