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等嗎?”
凝視著眼前的消息,蘇婉清眉頭緊鎖。
【大夏四年八月十五日,盤踞于冀、并兩州的邪教動作頻繁,河北兵戈又起。】
【叛軍響應其教主吳信的號召。】
【于七月率十萬大軍,分兵兩路,攻伐幽、兗兩州。】
【其中,由吳信親自統領的叛軍精銳,晨夜馳白馬津。】
【早有防備的數萬兗州軍與其交戰。】
【然而,叛軍精銳在吳信的統帥下銳不可當,兗州軍無法制,敗退延津渡口。】
【白馬津這個連接中原與河北的重要渡口終落入賊手。】
【而在拿下白馬津后,吳信也沒有停止攻伐,反而繼續率軍前進。】
【此時,雙方正于延津渡口展開激烈交鋒。】
【但兗州軍的局勢并不好。】
【明眼人都可以看的出來在吳信猛烈的攻勢下,延津渡口陷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心憂之下的兗州士族豪強們,連遣數名使者希望你支援一二。】
支援?
老娘現在沒空。
沒有理會無關緊要的消息。
蘇婉清繼續皺眉凝視著自己與蘇綰的戰爭局勢,靜靜等待著眉頭同樣緊鎖,正陷入沉思的荀瑾瑜答復。
【大夏四年八月十六日,對于兗州的求援,你沒有理會。】
【因為此時的你,并沒有多余的精力去處理來自于涼州威脅以外的事務——】
【局勢正在好轉。】
【你正在沉思。】
【大夏二皇子和鮮卑一族聯軍與你的紛爭似乎也即將迎來落幕。】
【依靠著城防和來自于關中之地后方源源不斷的后勤支持,涼州軍的攻勢皆被你擋下。】
【可以說,在持續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攻勢后,涼州軍們筋疲力竭,士氣低落,甚至于你站在城墻上往下看去,都能看見他們軍兵不加掩飾,與剛交戰前截然相反,垂頭喪氣的身姿。】
【這不僅是屢攻不克所導致原因,還有著來自于他們內部的問題。】
【涼州之地本就貧瘠,再加上大夏二皇子的許諾供應鮮卑一族出征的糧草,使得涼州一方的后勤壓力極大。】
【將近二十萬人的吃穿用度,這根本不是涼州一地能承受的起的。】
【因此,在這短短一月間,為了籌集大軍足夠的糧草,大夏二皇子和那些支持他的士族豪強們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畢竟涼州早就被許諾了出去。】
【而他們為了家族進步,成為關中富足之地的貴族,選擇了公開叛亂,自然也是退無可退。】
【既無退路,那如何會心慈手軟?】
【巧立名目,橫征暴斂,搜刮搶掠。】
【一時之間,涼州上下是哀鴻遍野,生靈涂炭。】
【不從者死,從者也會餓死。】
【既然都是死,那忍無可忍的涼州百姓們自然也開始了反抗——起義。】
【洶涌的民怨正在把整個涼州變成修羅場。】
【而盡管涼州的士族豪強們一再掩蓋,也終究紙包不住火,流露了風聲。】
【后方是起義不斷,前方是寸步不進。】
【得知消息的涼州軍們,直接陷入了混亂,再無戰意。】
【畢竟他們的家人同樣在后方。】
【如此局勢,要不是大夏二皇子與涼州的豪強士族當機立斷,靠著長久以來,身份、地位所帶來的威望一時哄騙住了涼州軍,怕不是會直接發生嘩變。】
【不過就算他們靠著哄騙,暫時穩住了局勢,也穩不住已經丟失的人心。】
【被后方消息所影響的涼州軍們,開始出現了逃兵,不安惶恐的氣氛正在他們的心中流轉。】
【也許,就差你輕輕一推,他們便會徹底潰敗。】
【而你,也將取得最終的勝利,為這場鬧劇劃上句號——不是嗎?】
【請選擇——】
【1:登車拔劍起,開城平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