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鮮卑首領拓跋綰以——】
【口頭上歸附替天教,俯首稱臣。】
【提供大量錢糧,并在獲得勝利后,對涼州大族開刀,以表解放之志。】
【與替天教開通互市,提供低價的戰馬。】
【允許替天教前往涼州傳教,并可直接帶走自愿跟隨替天教前往三州地區定居的涼州百姓。】
【提供草原上前往西域的路標等一系列條件,換取了你會出兵幫助其抗擊蘇婉清、匈奴的承諾。】
【顯然,人生就是如此的奇妙。】
【在其位,謀其職。】
【你這個對異族明顯沒有好感的人在為解放之路的考慮下,在肩負著重任的情況下,也會收起個人的喜惡,愿意為局勢暫且低頭。】
【其中,你有著為替天教現如今花錢如流水的財政上的考慮,也有著為替天教正處于改革,尚處于弱小不行讓夏庭騰出手來的考慮。】
【但不管怎樣講,這名有些與眾不同的鮮卑首領終是引起了你的注意。】
【畢竟,她似乎一直都明白著“正朔在夏”的道理,一直都清楚自己的危機,但卻沒有選擇屠殺夏人這個相對而言輕松決策來解決,反而還選擇了更困難的決策讓自身置于險境來想著翻盤的這個點讓你覺得堪稱獨步。】
【尤其是在此后的日子里,你與其書信商談出兵時機,拉扯條件中,唇齒交鋒之下,更是心生驚訝。】
【因為你曾在書信中譏諷,明言她在涼州的所作所為,也好意思稱自己是解放之士?不過是要死了,希望尋求你的幫助而說的謊話罷了。】
【說這話時,你希望以此來增加自己對于她的籌碼,來獲得她更多的讓步,為替天教爭取更多的條件。】
【或者說,盡管你已經答應了出兵,但你內心對于蠻夷那份厭惡,依然還在你心中盤旋,你希望激怒她,給你一個說服自己的合理理由以此來拒絕出兵。】
【然而,令你沒想的是,面對你的譏諷,這位出身鮮卑的首領倒也灑脫。】
【她告訴你,胡人不是好話。】
【同時,被“天下百姓”稱為身為解放領袖,更不應該說出如此之言。】
【可以說,在書信中,對于你的嘲諷,她不僅泰然面對,還以理明言道——】
【“我曾拜讀過您許多文書,知道您曾言解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打倒所謂的“貴族”,從而使得世間再無壓迫,人人平等。”】
【“但您稱我為胡人,這似乎讓您看起來與那些“夏人貴族”并沒有什么不同,畢竟那些“貴族”或者說你們夏人儒家有一種論述叫做“華夷論”。”】
【“而在里面,他們同樣對我們鮮卑人充滿了藐視,并稱我們為蠻夷。”】
【“所以,這是否可以讓我認為,您是在沿用你需要打倒的人的思想來對我們進行壓迫呢?”】
【“亦或者說,您也許并不是想解放,而是想成為他們?成為你們夏人口中的皇帝?”】
【“更何況,您嘲諷我的所作所為不跟您所言的解放不同,但我也確實在戰亂中施救了你們夏朝的百姓,還仁慈的給予了他們一口飯吃,使得本該餓死的他們有了活路。”】
【“至于所謂的兩律法,我可以送您一句話來解釋。”】
【“在我身旁,評我之過,易,在我位上,行我之事,難。”】
【而面對她的反駁言論,你在驚訝過后,便直接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與思考。】
【因為一名鮮卑人,求助你,甚至還敢指責你,實在是有點過于奇怪了。】
【不過這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你覺得她…說的有道理,也突然反應過來了自己錯誤。】
【是的,你錯了,她對了。】
【而且,這也完全可以說是你第一次走在解放道路上發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