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突然出營,引起了游走在暗處,匈奴斥候們的注意。】
【在慌亂中,他們試圖驅動戰馬,想著回去通風報信,但很快便被先行一步的替天教斥候們絞殺。】
【不過,因為數量太多,使得還是有不少匈奴斥候逃離了絞殺,前往通知后方你們的異動。】
盯著畫面中一閃而逝的鋒芒,和驅動戰馬慌亂逃離的身影,吳信沒有理會。
因為這些消息早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且在這次奔襲中,他也沒想過隱藏住自己蹤跡。
畢竟根本隱藏不了。
他不是數十人,不是數百人,更不是數千人,而是數萬人。
因此,他需要的只有一個字。
快。
說到底,任何將領,任何統帥采用的兵法、戰略都是相似的。
只不過會因個人的用兵風格,個人的性格差異,看起來有所不同。
也即是,性格穩重的人,用兵看著保守。
性格激進的人,用兵更具有侵略性。
但根本的所謂戰術、戰略衍生出的核心點,還是不會變得,只有那幾種。
也就是《孫子兵法?軍爭篇》的內容中,體現出的核心概念。
動靜結合,剛柔并濟,既是強調根據戰場的形勢靈活變動。
而其中,四種變動,也正是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
而在如今的局勢下,明顯就處于我強敵弱。
也就是論兵,替天教強。論武備,替天教強,論紀律,替天教強,論士氣,同樣也是替天教強。
那么吳信變化的選擇毫無疑問,也就是其疾如風,侵略如火了。
因此,吳信的快。
就是要讓軍隊需狂風般迅捷,快速打亂敵軍部署,集中全力攻破敵軍關鍵目標,使得敵軍崩潰。
至于戰術的選擇上,也是同樣如此。
吳信的選擇同樣跟上次模擬中蓋伍攻擊匈奴的選擇一樣。
以強擊弱,閃電戰,也是他喜歡常用的戰術。
精銳騎兵居于中央突破陣線,剩下騎兵居兩翼,迅速跟進擴大缺口。
分割,包圍,斬首,大勝!
【冀州工坊生產的堅固的馬蹄鐵保護著戰馬的鐵蹄,使得戰馬在任何地形下都可以快速奔跑,更使得你們以一種匪夷所思的速度快速向著匈奴方的所在突進。】
【甚至在一股心氣的加持下,軍兵們在奔襲過程當中,也不感覺疲憊,只感覺滿滿的亢奮。】
【畢竟,抬頭便是你的大纛旗。】
【他們深知,你與他們同在,與他們一同前進。】
【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并在中間換乘了一匹馬,保持著充沛馬力同時,與匈奴的距離也愈發的接近。】
【你們甚至已經能看見,那些匈奴們慌亂中拿著兵刃,急急忙忙準備迎敵的樣子。】
【旌旗招展,低沉號角聲響起,正式宣布著戰爭的降臨。】
而伴隨著這些消息的落下。
吳信面前的畫面也發生了變化。
【原野之上,舉目望去。】
【洶涌的黑色浪潮吞噬著每一寸的土地,渲染著黑芒。】
【馬蹄之下,大地似乎都開始顫抖。】
【滾滾煙塵之中,替天教的騎軍們儼然也已經展開了騎陣,從四周朝著中央匈奴人的營帳沖出。】
見此,吳信先是漫不經心的下達了一個縱火的指令,隨即便沉迷進了騎馬與砍殺當中。
畢竟雖然單騎沖過陣。
也曾率百騎弱勝強。
也有過率旌旗十萬縱橫于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