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四年八月,短短兩月時間,北方就在你的鐵血手腕下安定——】
【一切權力歸于大明,任何安敢阻撓或不從之人,頭懸于街邊。】
【北方安定過后,你開始征召民間善水者與船只,組建了一支兩萬人的水軍,開始把視野投向了南方。】
【換句話說——】
【就是在鄴城開始微微轉寒的時候,你便站在冬雨中,任由衣襟沾染雨水,凝視著那片還在經歷苦難的土地,虎狼之勢盡顯。】
【你已經迫不及待了。】
【畢竟隨著你的預訂統一天下的時間,三年愈發接近后,你便愈發無法等待,浪費時間在練軍當中。】
【因此,盡管水軍只訓練了不到兩個月,但你還是決定于解放四年十月開撥。】
【率大明軍兵十五萬(號稱一百萬)浩浩蕩蕩的順著長江往下,攻打荊州。】
【這遭到了林忠反對——】
【“明公昔破夏庭,收復兩京,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北方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南方稽服矣。”】
【林忠建議你還是像此前收復關中一般,以政治的手段使南方自然歸服,而非急于開戰。】
【而他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你既然都暫緩了解放之步,為何要給急一時,何不再等等?】
【畢竟若興師動眾,一旦失敗,會更加拖延時間。】
【對此,你的岳父蘇翎同樣對林忠的建議表示贊同,并補充言之——】
【“女婿,北地之眾雖驍勇,然皆鞍馬為生,素不習舟楫,而募集水軍,亦不過兩旬,恐有戰力。”】
【“今驟驅之涉大江,如魚離水、虎失林,恐難展所長,且南方水軍久慣風波,若以短擊長,勝負未可知也!”】
【蘇翎指出你麾下軍兵多為北方出身,不習水性,征召的水軍訓練也才不過兩月,根本沒有戰斗力,因此面對南方的水軍恐怕也難以取勝,不如就聽從林忠的諫言,再等等算了。】
【然而,面對兩人勸諫,你卻選擇了搖頭拒絕——】
【“你們二人所言,固然老成安穩,然終是未察覺天下之變化。”】
【“昔破青、吞徐、并豫、伐蘇可速取,皆賴諸侯各懷鬼胎,難以聯合。”】
【“而今南方既已有了北方之前鑒,自是會內修甲兵,外拖盟誓。”】
【“如此,吾緩行進,徐徐圖之,豈非養虎為患耶?”】
【你沒有聽從兩人的勸諫,一意孤行。】
【不過雖然是一意孤行,但你也并不是單純的急切而一意孤行,而是有把握的一意孤行。】
【畢竟在你看來,北方之士既不善水性,在江上難以發揮全部實力,那便效仿曹操鐵索連江。】
不是,真敢啊?
看著眼前的消息,吳信眼睛一瞇。
不得不說,剛解決完現實里的“吵鬧”之聲,這模擬也不消停,直接就給他送上了一份大禮。
畢竟他吳信雖然很多記憶都不清楚了。
但至少關于三國中最經典的戰役——赤壁之戰還是一清二楚的。
或者說,只要是聽過四大名著的都很少會對這場戰役沒有印象。
更何況,這場戰役在當時是劃時代的。
赤壁之前,群雄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