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在大明的調查中,這個國家擁有的銀礦資源遠比想象中多的多。】
【因此,他們成為了大明餐桌上的一盤肉。】
【故而,在解放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夜的慶祝和平萬歲的百國宴會上,吳信舉起酒杯,不經意間提出了在滅高句麗后,從高句麗王都中搜查出了倭國的罪證——】
【原來,高句麗入侵大明是因為小人的慫恿。】
【聞言,在場的人精豈能不知吳信嘴中的含義?】
【于是,他們紛紛發言,指責倭國就是不愛和平的國家,該滅。】
【大明如愿以償的,一呼百應。】
【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之上。】
【聞訊,本就委屈的倭國遣使大喊冤枉。】
【他們表示自己根本沒做過這種事情,甚至心急之下,他們還帶著大量錢財試圖收買大明的私營報社來為他們發聲。】
【這是合法合規的。】
【畢竟《大明律》規定,不以言論獲罪,而只要不是強制性,任何人都可以讓報社為自己發聲。】
【不過這毫無作用。】
【因為于政治上,大明已經取得了成功。】
【在倭國為自己喊冤時,大明中央報社同樣刊登了倭國的十宗罪。】
【從動機到過程,詳細無比。】
【但這是謊言。】
【不過,證據是決定謊言與真相的唯一方式。】
【所以,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謊言與真相并無區別。】
【更別說,在大明長久以來積累的公信力與民心之下,根本沒有任何人會懷疑大明中央會說謊。】
【因此,大明的百姓紛紛選擇支持了大明又一次準備對外的戰爭。】
【史稱:大明滅倭之戰。】
【解放十六年十月,歷經九個月的準備,當大明與百濟、新羅的聯合艦隊,共計十萬人開往倭國本土時,屢次試圖求和的倭國終于在無可奈何之下,選擇了反抗。】
【當然,這顯然是徒勞的。】
【畢竟這又是一場差距極大的戰爭。】
【因為盡管倭國的軍兵,名為武士。】
【這是一種相較于東方士族的獨立階級,他們擁有著屬于自己的價值體系——以完成上位者所下達的責任為天職,悍不畏死。】
【但這種武士卻缺乏甲胄,拿著脆弱的刀劍,又怎么能與大明的軍兵交戰?】
【事實證明,他們不能。】
【刀劍劈不開大明軍兵身上的甲胄,再悍不畏死也只能被一面倒的屠殺。】
【而山地眾多的地形,在炮聲中根本無法構建出有效的防御,倭國節節敗退。】
【隨軍輔佐的新羅、百濟軍隊見此,敬畏、恐懼之心上升了。】
【解放十七年五月,在火藥的轟鳴聲中,倭國首都陷落,“天皇”投降。】
【捷報傳回長安后,大明中央尚未正式發出聲明,列國盟邦已爭相發出賀表,歌功頌德。】
【而這,也代表著大明正式以東亞霸主的地位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對此,后世有人言——】
【雞叫了天會亮,雞不叫天也會亮,天亮不亮不是雞說了算,關鍵是誰醒了。】
【史稱:帝國的黎明。】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