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經過六個月的等待。】
【收到大明國書,吳信親自書寫邀請函的諸多國家、部落,或派遣使者,或國王、首領終于齊聚于長安。】
【事情發展的順利超乎想象。】
【在大明周邊,完全沒有國家選擇拒絕。】
【這正常嗎?】
【顯然,這很正常。】
【畢竟,在國書與邀請函發出的那一刻,大明與其盟友便提前互通消息,展開了一次龐大的軍事演習。】
【大明周邊海域上,是大明游蕩的戰船,在新羅、百濟的許多小船陪襯下,揚帆破浪。】
【陸地上,是鮮卑騎士與大明鐵騎共同奔馳揚起的塵埃,遮天蔽日。】
【西域諸國的軍隊跟隨其后,舉著“和平萬歲”的旌旗。】
【沒有過多的言語。】
【沒有進行任何戰事。】
【只是四處奔波。】
【只是在各個小國的領土邊經過。】
【無聲勝有聲。】
【時代的法則——武力至上。】
【在這一刻被你們彰顯的淋漓盡致。】
【當然,你們這肯定不是威脅,而是表示你們大明和盟友有能力可以維持你喊出的口號“和平萬歲”。】
【而維和部隊,也是你們這些聯合軍隊的新名稱。】
【反正不管別人信不信。】
【至少你們是信了。】
【因此,于大明新年之際,經過大明一陣友好的商討和鮮卑笑里藏刀、西域皮笑肉不笑的交流后——亞洲聯合國正式成立。】
【或者說,口頭上的亞洲聯合國暫時成立。】
【大明成為第一任領導國。】
【吳信出任第一任聯合國主席,在不插手各國內事的情況下,內調解盟國矛盾,外幫助他們抵抗外部威脅。】
【而這么多幫助,卻只需要“盟友”每年貢獻一點小小的金錢,相當于保護費一樣的東西,顯然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更別說這對于他們而言。】
【或者說,在他們的理解看來,這也只是另類的一種朝貢而已。】
【因此,盟友們都欣然接受。】
【其中成員國,攏共有一百二十八名。】
【而有著影響力的成員國,只有十二位,分別為——】
【大明工農聯合國、西域七國、鮮卑、新羅、百濟、琉球。】
【其余者,因軍事羸弱,人數太少,都無法稱之為國。】
【但這并不礙事,因為在聯合國成立的那一刻,大明的目的便達到了。】
【大明與一百二十八名成員成為了盟友,并簽訂了《同盟條約》。】
【大明寶鈔的影響力、流通性再次增加,成為了以后成員之間貿易的核心貨幣。】
【而除這個目的之外。】
【另外一個目的便是在聯合國成立時,只有一個加入意愿極其強烈的人國家被拒之門外。】
【那便是倭國。】
【而原因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