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二十一年正月,你在經過了與吳信上次的交流,真正了解了他的一些從未與他人述說過的隱秘之后,你們兩人之間的感情似乎愈發的默契。】
【例如——在對待吳念蘇的分配上。】
【盡管吳信雖未信守“承諾”把她分配至冀州,反而還分配至了南方交州——這個有著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集三者為一體的特殊地區,但你也并未像之前一樣,出言反對。】
【因為你明白,吳信會對你解釋的。】
【解放二十一年正月十日,也確實不出你的所料,吳信帶你前往了長安的郊外,并向你解釋了他為什么一直都想讓吳念蘇前往基層工作的原因——】
【這里又是一片烈士公墓,靜謐而使人肅穆。】
【你安靜的看著吳信緩緩抬手從頭上取下斗笠,并低頭向著所有墓碑鞠躬。】
【而在太陽的照射下,廣場中央的巨大墓碑上,一行文字熠熠生輝——】
【感謝你們為了生活更美好,為了一生下來即貧窮,一生下來就是奴隸的人們所做的一切犧牲。】
【與這一行文字相比,周圍的環境顯得那么刺眼。】
【雜亂的雜草肆意生長,墓碑滿是塵土。】
【“人們只有在需要英雄的時候,才會短暫的記起他們,擦拭墓碑上的塵土,給予贊美,而不需要時,就會遺忘,看見了,也只當他們是礙眼的石頭。”】
【你默默的傾聽著吳信的言語,看著他從懷中取出手帕小心的走上前擦拭著每一座墓碑的塵土。】
【見此,你也沒有過多言語,而是同樣從懷中取出手帕跟隨著他一起。】
【“但這并不怪他們。”】
【“因為環境影響人。”】
【“就像是一個在出色的人,長期在差的關系和環境的浸泡中,也會變得暗淡無光。”】
【“長安太繁華了,繁華的讓人們都迷了眼,繁華的讓人們都忘記了我們曾經經歷的苦難,吃過的苦。”】
【“同時,大明的強大也讓人們都忘了,我們的崛起才不過二十年,忘了在這長安之外,在我們這大明強大的表面下,還有許多的人們在掙扎。”】
【吳信一邊說著,一邊又開始用雙手清除起了墓碑邊的雜草。】
【他的雙手滿是老繭。】
【任誰來看都不會覺得他是一國的主席,反而像是一個經常下地耕種的老農。】
【“我知道不管是你,還是你們,都希望她以后能接我的班。”】
【聞言,你沒說話,只是有些心虛,眼神也有些躲閃。】
【畢竟,吳信說的是事實。】
【然而,面對你的心虛,吳信也只是寵溺的笑笑,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因為你們是年少的夫妻,是相濡以沫,是互相永遠的支持者,是身邊永遠的追隨者。】
【更別說,在吳信看來,這也是人之常情。】
【換作是他,沒有那份一直追求的理想,他也會這么做。】
【“但不懂得百姓艱辛的領導人,是不能夠,也是不足以成為一個合格的領導人的。”】
【吳信繼續說著。】
【“而也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百姓,成為合格的領導人。”】
【“糧食的重量對比農民的付出汗水來說,總是輕太多。”】
【“所以,這也是我希望念蘇去往基層工作的原因。”】
【“不然待在這長安城,她什么都不懂,只會享福。”】
【“明天去郊外鮮衣怒馬,后天去參加宴會,這不是我想看到的。”】
【“她必須懂得責任二字何解,我才能把位置交給她。”】
【當然,在這期間,她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