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印度總理府新聞發布中心的爆炸不但震驚了新德里,也震動了伊斯蘭堡。
爆炸發生后不到半個小時,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葉榮華來到了巴基斯坦總統府。
巴基斯坦總統謝里夫正在跟三軍參謀長,兩名情報局長進行視頻電話會議。
“這肯定不是我們策劃的襲擊,與我們沒有任何關系。胡馬雍陵爆炸案之后,我就排查了所有外勤機構,召回了所有涉外行動人員,他們都在國內。”
“到底是誰搞的這兩次襲擊?”
“我們正在調查,還與中國情報部門合作,現在沒有確切的消息。”
“不管怎么樣,印度軍隊已經開始動員,我們不能無動于衷。”
“以印度的軍事力量,如果我們不用核武器,空軍只能堅持三天。”
“失去制空權,陸軍最多只能堅持一周。”
“如果印度采取先發制人的突然襲擊,封鎖我們的主要港口,海軍只有潛艇能夠突破印度海軍的封鎖線,水面戰艦連出港的機會都沒有。”
“印度懼怕我們的核武器,不會貿然開戰。”
“如果只是局部沖突。印度不會使用核武器。我們也不能使用核武器。如果爆發全面戰爭。印度肯定會先發制人地打擊我們地核設施與儲備核武器地軍事基地。摧毀我們地核反擊力量。喪失了最后防線。我們必然戰敗。”
……
激烈討論中。謝里夫一直沒有發言。
三年前。謝里夫擊敗前總統扎爾達里。順利當選巴基斯坦總統。上任執政后。謝里夫在對內政策上力主國內經濟發展。平息部族矛盾。改善國內環境。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對外政策上。謝里夫并沒放松警惕。一直密切留意印度地一舉一動。
兩年前。印度提出采購制空戰斗機與輕型支援戰斗機。謝里夫就知道。南亞不會太平。
印度地擴軍行動。讓謝里夫如坐針氈。一天都不得安寧。
以巴基斯坦的國力,根本不可能跟印度搞軍備競賽。印度一年能拿出數十億美元采購武器裝備,巴基斯坦一年的軍費預算才二十多億美元。只有依靠中國,巴基斯坦才能獲得物美價廉的武器裝備,與印度保持最低限度的戰略平衡。可是隨著印度加快擴軍步伐,巴基斯坦在追趕的道路上越來越吃力。
核武器是大棒,卻不是一根可以隨意使用的大棒。
二十年前,巴基斯坦獲了援助,制造出第一枚原子彈,隨即與中國簽署了一份秘密條約。只有在本土遭到核襲擊,或者得到中國允許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才能使用核武器。為此,巴基斯坦所有核彈頭上的引爆器上都有一枚由中國提供的芯片。沒有中國提供的密碼,核彈頭扔出去也沒有多大意義。
當時,謝里夫是巴基斯坦總理。
謝里夫既對此不滿,又能夠理解中國的苦衷。
印度實行的是核捆綁政策,如果巴基斯坦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印度首先報復的不是巴基斯坦,而是中國。
最重要的是,沒有中國,就算巴基斯坦擁有可以使用的核武器,也沒有任何安全可言。
胡馬雍陵爆炸案發生之后,謝里夫立即與中國國家元首通了熱線電話,澄清了巴基斯坦與爆炸案的關系,也得到了中國國家元首的承諾與保證。
中國會參戰,或者會在戰爭期間向巴基斯坦提供全面援助嗎?
中國不一定會參戰,因為中國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應付東面的日本。中國肯定會向巴基斯坦提供戰略援助,甚至會在印度軍隊攻入巴基斯坦境內之后,以當年援助朝鮮的方式,派遣志愿軍入巴作戰。
從根本上講,謝里夫不希望與印度爆發戰爭。
此時的巴基斯坦,不需要一場大規模戰爭,也承受不起一場大規模戰爭。不管是對付國內的恐怖組織,平定部族地區的騷亂,還是大力發展經濟,改善一億多國民的生活狀況,巴基斯坦需要的不是對外戰爭,而是和平發展。
問題是,戰爭不由巴基斯坦決定。
想到這,謝里夫暗自嘆了口氣。解決國內矛盾讓他耗盡心神,游走于大國之間更讓他心力憔悴。
這時,秘書進了書房,在謝里夫耳邊低語了幾句。
“請葉大使到我的辦公室去,我馬上就過去。”
秘書離開后,謝里夫打住了還在激烈進行的爭論,說道:“甘地在爆炸中身亡,印度軍隊進入了最高戰備狀態。從現在開始,陸海空三軍全部進入最高戰備狀態。我將立即與中國元首聯系,征求中國的意見。”
三名參謀長,兩名情報局長聞言,頓時目瞪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