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發展規劃之外,潘云生還送來了一份由國防總參謀部、軍情局聯合撰寫的《國家戰略防御發展規劃》。首發與軍種發展規劃相比,這份報告不但更加重要,也更加“高端”。
“國家戰略防御”不是什么新概念,美蘇冷戰期間就已誕生。
戰略防御的關鍵思想就是以各種手段攔截敵國的戰略彈道導彈等戰略武器,為本土提供絕對安全。
世人所知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典型的“國家戰略防御”計劃。
冷戰結束后,克林頓上臺執政,將里根時期的“星球大戰”計劃降級為“國家導彈防御計劃”與“戰區導彈防御計劃”,分別衍生出nmd與tmd。小布什執政期間,tmd被排除在“國家戰略防御”之外,全力發展nmdd,推出眾多新概念武器,比如abl(機載戰術激光武器系統)。
2c紀末,共和國也啟動了“國家戰略防御”計劃。
在紀佑國上臺之前,“國家戰略防御”主要集中在戰術領域,并不具備真正的戰略防御能力。
20111年,紀佑國采納彭茂邦的建議,將“國家戰略防御”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用遠程防空系統覆蓋各大主要城市與戰略要地,初步具備攔截射程在1500千米以內的戰術彈道導彈的作戰能力,為各大主要城市與戰略要地提供最基本的戰略防御。
到20177年初,該階段的任務基本上完成。
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重慶、成都、西安、沈陽等主要大城市。以及戰略指揮中心、戰略武器儲備倉庫、戰略反擊部隊駐地部署了以“紅旗”系列遠程防空導彈為主地反導防空系統。
顯然。第一階段地防御標準并不高。
如果按照西方國家地標準。第二階段規劃地目標才稱得上是“國家戰略防御”。
按照最初制定地計劃。第二階段除了將第一階段地攔截彈道導彈地能力從1500千米提高到2500千米(主要就是針對印度地“烈火”系列彈道導彈)之外。還將在東北、西南兩個方向上部署能夠攔截射程超過5000千米地戰略彈道導彈地陸基反導系統。2015年。總參謀部對規劃內容做了調整。增加了空基與海基導彈攔截系統。
小小改動。使第二階段戰略防御規劃發生了本質性地變化。
空基導彈攔截系統地性質類似于美國地abl。即以機載高能激光器攔截處于助推上升段地彈道導彈。在國境外完成防御作戰。海基導彈攔截系統最初仍然以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導彈為主。到2016年底改為以艦載高能激光器為主。
兩種攔截系統的核心都是“高能激光器”。
看上去,這與美國地abl確實非常相似。實際上,兩者有本質區別。
abl的核心是高能化學激光器,而共和國的glz的核心是高能電力激光器。
第四次印巴戰爭后,紀佑國親自做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加快高能電力激光器地研制進度,力爭在3年之內完成第一臺樣機。實際上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負責該項目的西安某研究所就造出了第一臺樣機。
高能電力激光器的關鍵設備有三個,一是12級復合蓄電池,二是超高電流脈沖發生器,三是高精度光學透鏡。
如果說“龍翔電池”是復合蓄電池中的精品,那么12級復合蓄電池就是鳳毛麟角。
從20133年,復合蓄電池投產,到2016年底,12級復合蓄電池僅產出不到150千克!
為了加快高能電力激光器的研制進度,15c千克12級復合蓄電池全部提供給了研究單位。
雖然在采用新工藝之后,12級復合蓄電池的產量提高了幾倍,但是在物理實驗中心沒有找到更加有效的生產方法之前,12級復合蓄電池仍然是世界上最昂貴的“產品”。
相對而言,后面兩項關鍵設備地研制工作就要簡單得多了。
在進行理論研究的時候,科研人員提出了一個解決12復合蓄電池產量不夠的辦法,即在載機上配備大功率發電機,及時為復合蓄電池充電。這樣的話,按照總參謀部提出的戰術標準,即在一次充滿電至少攔截5個目標地情況下,一架載機只需要120千克12級復合蓄電池。
2c177年初,紀佑國差點批準項目進入到工程試驗階段。
結果,在1月初的三次仿實戰測試中,配備了150千克12級復合蓄電池地高能電力激光器的輸出功率沒能達到摧毀目標所需地1瓦!
總結原因后,工程師發現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有問題!
美國地abl摧毀一個目標所需的化學燃料不止50克,至少在150千克以上!
根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