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第十三屆全體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來自全國的數千名代表,將在半個月內審議政府2016年工作報告,聽取國家領導人的國情咨文報告,審議17年度財政預算,投票表決通過多項法律法規。
上午8點30,紀佑國首先做政府工作報告。
與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相比,這次的報告相當簡短,除了介紹共和國在東海戰爭之后收復釣魚島群島之外,重點介紹了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機。相對而言,紀佑國對共和國在20166年取得的經濟社會建設成果沒做過多的說明。
接下來,龐興龍做了詳細的國務院工作匯報。
與紀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相比,龐興龍更重視國務院在過去一年中的工作情況。與往年的國務院工作匯報相比,龐興龍這次的匯報時間延長了近3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用來介紹2016年財政開支的詳細情況,甚至對每一筆財政經費的使用都做了說明。
讓參加大會的代表感到震驚的是,國務院提供了非常詳細的財政支出清單!
早在2009年,就有代表提出國務院必須公布詳細財政支出清單,說清楚每一分稅收的詳細去向。2012年時,還有代表提出應該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國務院按時公布財政開支情況,對全國人民做出交代。
相關地提議每年都有,可一直沒有得到落實。
這次又有一批代表準備提出類似法案,結果沒等代表提出來,國務院就主動公布了財政開支狀況。
這一變化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國內新聞媒體也立即做了重點報道。
國務院主動公布財政開支情況。是否意味著紀佑國準備拿中央政府“開刀”?
除此之外。國務院公布地財政收支詳細情況也十分引人關注。
20166年。中央政府地稅收僅為91674。比2015年地1c7689億元減少487%;其他非稅收性收入46542。比2015年地36548猛增30095%;中央政府總收入16億元。比2015年地1億元增加65。
稅收收入減少。主要是國家降低了針對民營企業地營業稅、針對消費者地消費稅地征收額度。降低了流通環節增值稅地比例。國內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受到金融危機與東海戰爭地影響有所下滑。也是導致稅收收入減少地重要原因。
其他非稅收性收入增加。不是國家賣了更多地土地。也不是國營企業業績猛增。而是在20166年9月底結束地廉政風暴中。中央政府總共查沒了121764地非法所得。扣除這部分。實際非稅收性收入反而比2015年降低了3220%。
真實收入降低,表明國民經濟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與收入情況相比,支出情況更容易讓人感觸。
總共2382166億元地財政收入中,除掉直接與間接投入東海戰爭的2147億元,中央政府開支196452,僅余396177億元,盈余1663%。
由此可以看出,中央政府的實際支出實際上遠大于稅收收入與實際非稅收收入。
196452開支中,剛性開支為948211億元,其中軍費1c648、全民醫療保障92611億元、全民社會福利保障17429億元、教育科研支出11億元、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維護29173、基礎設施建設13278、其他3609億元,總體情況與20166年財政預算中申請的94800相差不大。非剛性開支為97884,其中中央政府行政費用39827億元、公共事業單位補助211768、國有企業補貼16374、日常行政額外開支11572元、其他8343億,總體情況與20166年財政預算中申請的98000有所減少。除剛性與非剛性開支外,其他開支3747億元。
國務院總理交出的“賬單”確實觸目驚心,其中幾項開支老百姓尤為關注。
剛性開支基本上與國家基礎有關,問題不是很大。非剛性開支與行政管理的關系更加明顯,也更受關注。
在39827億元的中央行政費用中,常設外事機構開支、外交活動開支、行政部門公務員薪水與行政部門日常維護費用都算正常,可其中一筆4277億元的“行政管理費用”卻讓很多百姓不解。
公共事業單位補助主要用于電力、城市供水、城市環衛、城市公共交通、自然保護區維護、航道與交通維護等支出,除了引起熱議地“電力等事業單位工資水平過高”之外,其他指出都得到了認同。
國有企業補貼引起的反向更大。僅投入石油、石化、電信、電力等國有企業的補貼資金就達到了19億元。眾所周知,這些由國家壟斷的行業在20166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油行業就盈利3784。國家為什么還要給巨額補貼
日常行政額外開支更是受到了百姓的廣泛質疑,因為在這筆開支中,公用車輛采購與維持費用高達19億元、日常性公共支出(也就是應酬)達174、政府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