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的第三天上午,王元慶正在為即將召開的第十四大會做準備,劉曉賓與幾名軍情局特工來到賓館,請他上了轎車。首發
“什么事這么急?”
“大事。
”劉曉賓的回答非常干練,“半個小時后,元首在總參謀部召開高層緊急會議,讓我們分頭接人。”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沒再多問。
雖然要等到全體代表大會召開之后,王元慶在中央的地位才能得到確認,但是在彭茂邦與潘云生的努力下,他的位置已經得到了肯定。從3月1日起,王元慶將出任共和國國家副元首、顧衛民頂替龐興龍出任國務院總理、上海市長宗應仁出任國防部長,李存勛與劉曉賓將在此時正式擔任軍情局局長與副局長。
與彭茂邦談過之后,王元慶在決策會議上積極了許多。
如同彭茂邦所說,趙潤東不但沒有“敵視”王元慶,還多次采納王元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承認了王元慶的“二號領袖”地位。讓“軍情局代副局長”親自來接,也算是對王元慶的尊重與重視。
來到總參謀部,王元慶就感到氣氛很緊張,似乎快要打仗了。
會議室內,趙潤東、彭茂邦、龐興龍、顧衛民、黃國巍、項鋌輝、李存勛等人正在低聲交談,裴承毅與幾名高級參謀正在為會議做準備。
依次就座地時候。王元慶地位置由末位換到了彭茂邦地左手邊。
“小李。還是由你介紹情況。”趙潤東端起茶杯。“盡量詳細一點。讓大家對目前地局勢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李存勛起身地時候。朝劉曉賓點了點頭。
軍情局代副局長換下了文秘參謀。親自為李存勛提供“技術支持”。
碩大地投影屏幕上出現了一幅有點模糊地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在光線比較昏暗地地方拍攝地。照片中央是一艘灰色地潛艇。
“這是我們地情報人員在去年年底拍下來地。拍攝地點是日本神戶造船廠。”李存勛拿起了一支激光指示棒。指明了潛艇旁邊地一個工人。“根據工人地身高。按照比例計算。該潛艇尾部平行段耐壓殼體直徑超過八米。采用噴射推進裝置、十字型尾舵、水平尾舵兩端有擾流端板。艇體表面無明顯突出與開孔。流線型非常理想。”
李存勛停頓的時候,劉曉賓換了一幅照片。
“這是從前端拍攝的。”李存勛先指了一下右側的2個橢圓形開孔,“魚雷發射管布置在潛艇的肋部,左右對稱、總共四具。由此可以斷定,該潛艇采用了大直徑球形主/~被動聲納基陣。指揮臺圍殼上沒有見到水平舵,表明潛艇采用了可收放式艏水平舵。指揮臺圍殼前方地耐壓殼體明顯凸出,該潛艇很有可能配備了八到十二具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管。”
“會不會是彈道導彈發射管?”龐興龍問了一句。
“這種可能性已經排除了。”李存勛回答得很直接,“指揮臺圍殼距離艇~大概只有四分之一艇長,不可能像‘臺風’級那樣,將彈道導彈垂直發射管部署在圍殼前方。另外,從凸出部位的大小來看,不足以容納體積大得多的彈道導彈。”
“或許只有一枚彈道導彈。”黃國巍嘀咕了一句。
李存勛淡淡一笑,說道:“潛艇上地導彈垂直發射管數量必須是雙數,不然潛艇發射導彈之后很難保持平衡。該位置的耐壓殼體直徑沒有超過九米,距離艇~太近,我們詢問了潛艇工程師,認為在該位置布設彈道導彈垂直發射管的可能性為零。”
在第三個人開口之前,劉曉賓換上了第三幅照片。
“這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拍下的照片,也是最有說服力地照片。”李存勛指出了潛艇中部的凸起部位,“從指揮臺圍殼后端開始的中段平行耐壓殼體長度占到艇長的一半左右,雖然關鍵部位被帆布遮住了,但是從蓬架的高度可以斷定,中段耐壓殼體的直徑很有可能在十米以上,還有非常明顯地隆起部位。”
“這說明什么?”龐興龍很干脆的問了出來。
“這是一艘戰略核潛艇。”李存勛回答得非常利落。“配備十二到二十具潛射彈道導彈發射管,導彈長度在十米到十一米之間,直徑大約兩米左右,質量五十噸左右,射程不會低于五千千米。”
會議室內地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部署在該潛艇上的不是zx-11型導彈。”李存勛朝劉曉賓看了一眼,屏幕上出現了z...-->>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