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首位的,自然是保證美國政權的延續性與合法性,即美國凹曰甩姍旬書曬)齊傘佩”二后,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不應該受到影響。只有美國心為戰爭負責。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要求并不過分,因為美國政權與政治體制是由全體美國人決定的,而發起戰爭的是美國政府,因此不能向美國公民追究戰爭責任,也就不能對美國公民決定的政權與政治體制動手,只能對需要承擔戰爭責任的美國當權者、也就是聯邦政府官員追責。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杜奇威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只不過他遇到了更優秀的對手。
問題是,這個最為重要的要求根本就不為共和國所接受。共和國大使只拿出了一個反駁的理由,即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原因,那么共和國為這場戰爭做出的犧牲將失去意義。而共和國公民肯定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共和國當局也就不能違背公民的意志與美國講和。
第一個問題都談不攏,后面的問題就別談了。
當然,美國大使沒有失職,仍然提出了要求,即戰后保證美國的完整性,確保美國民眾擁有自由與民主等等。
不管怎么說,這次接觸,至少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3月2日凌晨,在接觸為果的情況下,共和隊恢復了戰略打擊。
因為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針對美國本土西部地區的戰略打擊,所以共和國天軍與海軍把打擊范圍擴大到了洛基止以東的美國中西部地區。而第一個遭到打擊的就是有著“西都”之稱的丹佛。
這也是共和國天軍與海軍首次打擊同一個目標。
原因無二,在切薩皮克灣周邊的區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后,丹佛已經成為美國的“陪都”即美國的政治中心。從迫使美國當局無條件投降的角度出發,首先向丹佛下手,能夠最大限度的打擊美國的士氣與
志。毫無疑問,這天的戰略打擊異常猛烈。
根據共和國天軍與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一天內,總共向丹佛投擲了各類彈藥近力萬噸。雖然投彈量遠遠比不上之前的戰略打擊,別說跟洛朽礬、舊金山、西雅圖這些大城市相比,就連投在一些軍事基地的彈藥都要多得多,但是丹佛是一座人口不到四萬的城市,而且受自然環境影響,中心城區的面積只有其他百萬級大城市的一牛左右,是一座相對較小的大城市。
僅僅幾個小小時,丹佛就變成了人間地獄。
因為美國聯邦政府已經遷到此地。所以對戰略打擊的人員傷亡有詳細的統計結果。根據美國當局在數日后公布的統計數據,光是能夠辨認的受害者遺體就超過了萬萬具。另外還有大約同樣數量的受害者遺體無法辨認,失蹤人口也差不多有萬萬。也就是說,躲過這場打擊的丹佛市民不會超過出萬!這也很好理解。不管怎么說,丹佛是美國的西都。是新的政治中心,因為有聯邦政府的機構在此,所以在大部分市民看來,有了華盛頓的教,美國聯邦政府肯定會想盡辦法保護這座臨時
都。
更重要的是,丹佛是典型的內陸城市。離海岸線有上千千米。可以說。基本上所有丹佛市民都認為這里是美國最安全的地方,不然美國總統也不會跑過來避難。
戰爭就是如此。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