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繼續變強的話,就得逐漸舍棄,原本的血肉之軀,利用能量輻射的效果,轉移到新的載體。
林風看到這里時,已經隱隱有預感,這條最初的蛻變之路,很可能跟前面就已在執行的代理人計劃,密切相關。
隨著他翻看過第一頁的內容,來到了第二頁,映入眼簾的果然是代理人項目。
代理人這種半機械半血肉的生命體,就是進化聯盟高層,為了實現蛻變的中間過渡體。
而他們的最終目的,除了要解決血肉之軀的進化上限外,還要將困擾三階王者出手的最大問題,食物來源,一并解決。
也就是提出流浪地球計劃后,號召著全球人類和進化野獸,一起打造的行星發動機項目!
重核聚變裝置,研制之初除了要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外,就是為這些三階王者在超脫成神后,擁有無盡的能源動力。
如此一來,他們就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神,不依附于任何存在的獨立神明。
而在后續發展中,原本負責管理地下避難所、維護發動機正常運行的代理人,也就成了這一計劃的實驗體。
代理人通過不斷改造自身,直到能夠在體內融入核聚變裝置,成為活著的人形自走行星發動機。
也被稱作……行星級生命體!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初耗盡全世界資源,所建造的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很可能在漫長的歲月中,已經被實驗耗盡。
成為進化聯盟高層,突破三階上限,蛻變成神明的墊腳石。
而在有關發動機遺跡研究的最后面,還標注出北半球的一千座發動機地點。
不過大半都在沿海地區,也就是曾經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地帶,因為比起陸地,海洋附近方便開工和運輸,同時還自帶冷卻。
原先舊時代中,核電站大部分也建造海洋附近。
大陸內部雖然有,卻只有寥寥數個,還是為了供養地下避難所而專門打造的,主要目的并非推動地球流浪。
而北半球殘余的行星發動機中,當年還能啟用運行的,已經被三階后期天王,以及后來的諸神瓜分。
但在神黎之戰,和后來諸神之戰里,這些發動機因為體型龐大,大部分遭受到嚴重損毀,只能拆卸下來當做配件。
最終當神誕之日后,世界大戰平息,圣泉教獲得了八座小型發動機,一座大型主發動機。
而北部巨企聯合,傳承自進化聯盟,手里掌握著多達三十座,還能運行的行星發動機。
只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它們已經成了各大移動城市的動力核心,不再是固定了底座的噴氣裝置。
同時運行功率,也隨著需求的降低,維持著最基礎的水平。
看到這,林風便想到了鎮級戰艦上的城級戰艦。
而按照大助祭介紹,對應的災害等級在滅城級之上,還有亡國級。
那么相應的,城級戰艦上面,也應該還有最高等級的移動基地,國級戰艦。
不過這種級別的移動物體,戰艦已經不足以描述它的龐大恢宏,應該稱作移動城堡才對。
估計直徑能達到一公里以上。
同時配備核聚變裝置,作為推動這座百萬噸城市前進的動力。
而教會一共獲得九臺發動機。
正好對應如今八大主教區,以及原本圣泉之主坐鎮的地上神國。
而在后續的介紹中,也證實這一點。
九臺拆卸下來的發動機,被當做移動都市的核心動力,推動龐大的城市群,在廢土之上不斷前進。
直到數千年后的廢土時代,依然維持大型聚居地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