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爾跟著杜林坐到長椅上的時候,還注意到了幾個穿著軍服的年輕人,他們站在了夏櫟的大鍋前:“這些年輕人是怎么一回事。”他有些好奇的問杜林。
“他們是知識之神日報和慈愛之神周刊的記者先生,負責監督雙方戰俘管理的,你看他們胸前都有白色的銘牌。”
說到這里,杜林注意到杜特爾眼中的詫異:“這軍服,比我們以前的看起來要帥氣多了。”
可不是嗎,這可是大橘從他的數據庫里找到歷史最帥軍服,只要你是衣服架子,穿起來就一定好看。
還別說,第一批軍裝在杜林的監督下作出來之后,在士兵與下級軍官外非常的受歡迎——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新軍裝太帥氣了。
這批記者更是喜歡,本來他們應該穿中立服裝的,可是架不住他們喜歡,最終還是艾斯書記決定給他們一人一套拿掉了軍徽與肩章的軍服。
即便如此,這幾個年輕人也在眾多留駐的記者中被羨慕了很久——他們這些需要上戰場的記者為了安全考慮,是不可能穿北方主義軍服的,只能穿白色的制服。
這種制服是幾位善神一起制定的,一開始是給雙方軍隊中的醫療人員穿的。
在戰爭中,雙方都很有默契的不會向著穿白色制服的目標射擊,真有倒霉蛋,那基本上也是打的準不如接得好。
沒有士兵會愿意將槍口指向任何一個治療者,哪怕他是敵人,他手里沒有武器,挎包里也只有各種治療用的工具,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受了傷,還得靠他們活命。
后來很多記者也穿上了白色制服,于是非戰斗人員穿白色,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不過他們倒是安全的,畢竟在哥本哈根,用不著擔心什么。
而且他們最近也有一個新的工作——就是為戰俘營里的士兵寫家書并將其寄出去。
雖然是辛苦活,但他們倒是表現的非常開心,因為知識之神的信徒樂于傳遞消息,而慈愛之神的信徒總是助人為樂。
而俘虜們呢,在這里受到的待遇甚至好過在貴族軍隊里,沒有什么無緣無故的體罰,也不存在長官隨意的呵斥與指使,一天有免費的兩餐,還可以每天用勞動換來的積分換取更美味的午餐。
中午有放風時間,只要不出營區沒有人會管你,一些俘虜甚至開了一些小田塊,從德魯伊那兒討來了一些土豆種了下去。
慈愛之神教會對此深表贊賞,甚至還破天荒的向北方主義派出了好幾隊治療者。
苦難之神教會的人也來過,他們一開始是想告誡俘虜,要學會忍耐不公,然后到地頭一看,哪里有什么不公,最終他們只能去醫院寬慰了雙方傷員。
然后也破天荒的出了一隊治療者,看看能不能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幫助到更多被苦難所蹂躪的可憐人。
形勢一片大好。
………………
艾斯·邁耶看著遠處的戰俘營。
這個戰俘營是杜林提的建議,它就建在佛羅倫薩的城郊,用于關押一般士兵。
至于那些貴族與軍官,用杜林的意思是要了贖金就放掉——就現在這種情況,他們回去也翻不了天。
前面這個建議,艾斯和老朋友索拉都有些懷疑,但杜林這個年輕人眼光長遠,他們決定信一次。
然后就發現這個戰俘營的效果太好了。
只有兩層鐵絲網,兩層鐵絲網之間甚至還有剛開出來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