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精心設計的對比截圖,不同賬號、不同時間、不同起終點,試圖證明殺熟。
這些帖子文風驚悚,標題聳人聽聞,迅速在本地社群中傳播開來。
很快,一些擁有數十萬粉絲的廣城本地生活類自媒體公眾號也開始跟進,用看似中立實則引導性極強的口吻,‘探討’嘀嘀補貼的可持續性和安全問題。
此刻。
李明坐在辦公室里,看著輿情監控屏幕上快速上升的負面詞條和討論熱度,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這正是王有德親自部署的策略。
利用閃電在廣城多年經營的人脈,他們輕易聯系上了一些本地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和社群領袖,提供了‘素材’和‘潤筆費’。
目的很簡單:制造恐慌,引導用戶質疑嘀嘀,哪怕不能直接打垮,也要分散其精力,拖慢其進攻節奏。
“王總這招高明,光燒錢打正面,太笨了,得讓他后院起火。”
李明對公關總監吩咐:
“繼續加把火!找幾個用戶去本地民生節目爆料,就說用嘀嘀遇到‘問題司機’或者‘亂扣費’!把事情搞大!”
謠言如同病毒般擴散,確實在部分用戶心中投下了陰影。
一些中老年用戶看到資金鏈斷裂的消息,開始傾向于使用閃電或者傳統的士。
部分女性用戶看到安全問題的帖子,在夜間或偏遠地點叫車時,心理上更偏向于感覺更本地、更知根知底的閃電。
雖然大部分年輕人能辨別謠言,但持續的負面信息轟炸,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嘀嘀的品牌好感度。
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一些質疑的聲音:
“嘀嘀補貼這么狠,真的沒問題嗎?”
“聽說司機審核不嚴,有點怕。”
然而......嘀嘀的雷霆反擊,很快開始了!
程剛第一時間將洶涌的輿情報告給了張杭。
屏幕那頭的張杭,臉上沒有任何意外或憤怒,只有一片冰冷的沉靜,眼神銳利:
“跟我打輿論戰?我幾分鐘能掐死他!”
但話說完后。
張杭反而沉默了幾秒,又說:
“區區一個閃電打車,不至于動那些力量,程剛,這事兒你去辦吧,二十四小時內,平息這些。”
“好!”
程剛精神振奮!
他親自在廣城的作戰部,開了一場大會:
“王有德不會只拼硬實力。”
“但這些,我們早有防備,按預案執行,記住三點:快!準!狠!我要謠言12小時內平息!”
嘀嘀龐大的公關和法律機器瞬間開動。
強硬法律聲明:嘀嘀出行官方微博、威信公眾號、app開屏頁面、廣城本地所有官方渠道,在謠言發酵不到3小時內,同步發布了措辭極其嚴厲的《聲明》和《律師函公告》!
聲明直接點名幾個傳播最廣的謠言賬號和帖子,斥其為惡意造謠誹謗、嚴重侵害商譽。
律師函公告則附上了已公證的造謠證據,宣布已對首批12個造謠賬號和自媒體運營主體正式提起訴訟,要求公開道歉、賠償損失,并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告末尾,附上了由權威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嘀嘀集團數十億級現金流儲備證明掃描件,用赤裸裸的財力碾碎資金鏈斷裂的謠言!
第二,開放透明,直面質疑:就在聲明發布后一小時,嘀嘀廣城官方宣布,次日將面向所有媒體和用戶代表,開放廣城運營中心!公開參觀內容包括:
司機注冊審核全流程演示:展示嚴格的身份、駕照、無犯罪記錄、車輛資質審核系統。
安全中心實時監控系統:展示行程錄音、緊急聯系人等安全功能。
算法工程師現場講解派單邏輯。
第三,用戶互動,口碑反制:在app內和所有社交媒體平臺發起話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