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泡妞,可以出去浪,可以找小學妹,但這種玩弄情感,讓他開始抵觸。
可這一場游戲,已經無法終止了。
星悅酒店頂層私人會客廳的冷氣開得十足,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魔都流光溢彩的夜景,卻仿佛被一層無形的冰墻隔絕在外,透不進一絲暖意。
空氣里彌漫著昂貴的雪茄煙絲燃燒后特有的、略帶辛辣的醇厚香氣,以及一種更為凝重的、屬于精密算計的冰冷氛圍。
張杭陷在寬大的單人沙發里,長腿隨意交疊,指間夾著一支香煙,猩紅的火點在昏暗的光線下明滅。
裊裊青煙模糊了他部分輪廓,卻遮不住那雙深邃眼眸中此刻的專注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沉郁。
他微微側著頭,聽著對面沙發區陳博士團隊的匯報。
陳博士,那位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茍、戴著金絲邊眼鏡的心理學家,正對著攤開在茶幾上的幾份厚厚文件侃侃而談。
他的聲音平穩、清晰,帶著學術報告特有的冷靜客觀。
“基于對林清淺同學過往聊天記錄、性格模型以及此次‘創傷事件’后72小時內的情緒波動監測數據。”
陳博士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著電腦屏幕的冷光:
“我們認為,最佳的介入窗口期是‘事件’發生后的第七天至第十天之間。”
他拿起激光筆,點在投影幕布上一條起伏劇烈的情緒曲線圖上:
“前三天是劇烈的悲痛期和否認期,任何外界的、尤其是帶有明顯目的性的接近都會引發強烈的排斥和防御,甚至可能加深其心理創傷,第四天到第六天,進入麻木和回避期,她可能會封閉自我,拒絕任何交流,第七天開始......”
激光筆的紅點移動到曲線一個緩慢抬升的節點:
“是‘現實接受期’與‘情感真空期’的交匯點。”
“巨大的悲傷開始沉淀,但內心會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洞和迷茫。”
“對逝者的強烈思念會轉化為對情感聯結的潛在渴求,盡管她本人可能并未清晰意識到,這是心理防線最為脆弱,也最需要填補的時候。”
陳博士切換畫面,展示出幾張精心設計的張杭形象照片,與他平時的形象截然不同,帶著幾分玩世不恭的張揚,眼神挑釁,衣著風格也更顯奢華不羈。
“此時,以‘張杭’這位花心紈绔富二代身份出現,反差感達到極致。”
陳博士的語氣里沒有波瀾,仿佛在陳述一個物理公式:
“初始接觸地點,建議選擇在她常去、但人流量相對可控的地方,比如圖書館僻靜的角落,或者傍晚人少的湖邊,態度要直接、甚至略帶冒犯的強勢,打破她自我封閉的繭房。”
他開始詳細闡述話術:
“核心關鍵詞是‘反差’與‘挑釁’,比如:‘嘖,聽說財大的冰山美人最近哭得挺慘?為一個網上認識的野男人?值得么?’或者:‘裝什么清高?現在不也哭得跟個小可憐似的?要不要哥哥帶你見識見識什么叫真正的活色生香?’”
“目的是激起她的憤怒、委屈和不甘,憤怒是打破麻木最直接的情緒。”
“當她情緒被調動起來,無論是反駁還是沉默的抗拒,都是建立連接的開始。”
陳博士頓了頓,繼續道:
“后續跟進,需要制造‘巧合’的偶遇,在她脆弱時,比如獨自發呆、在食堂食不下咽時出現,言語依舊帶著紈绔的痞氣,但可以不經意流露出一點點......極其微弱的、與‘程默’氣質截然相反的強勢保護欲,比如在她被其他追求者糾纏時,簡單粗暴地替她擋開,但嘴上依舊不饒人:‘別擋著我看風景,滾一邊兒去。’”
“關鍵轉折點在于......”
陳博士的聲音壓低了幾分,帶著一種洞悉人心的微妙:
“在她因‘程默’相關的事物,一首歌、一幅畫、一個地點而再次情緒崩潰的瞬間,‘張杭’需要恰巧在場,此時,紈绔的面具需要出現一絲極其短暫的‘裂痕’,可能是一個轉瞬即逝的、混雜著不耐煩和一絲莫名煩躁的眼神,一句看似嘲諷實則帶著點笨拙的‘別哭了,丑死了’,甚至可能是極其粗暴地塞給她一張紙巾然后立刻轉身走開,這種‘反差’下的微小異常,會在她極度混亂和脆弱的心境中,埋下一顆疑惑的種子。”
陳博士合上文件夾,做出了最終的預測:
“根據模型推演,林清淺最終的選擇,存在兩種高度可能的路徑。”
“路徑一:在強烈的道德感、對‘程默’的忠誠以及對‘張杭’本能的厭惡驅使下,她最終會選擇徹底逃離,封閉內心,甚至可能因此轉學或休學。”
“這是最‘干凈’但也最無趣的結局。”
他微微停頓,鏡片后的目光似乎閃爍了一下:
“路徑二:在巨大的情感真空和心理創傷的驅使下,在‘張杭’那張與‘程默’酷似的臉龐、以及刻意制造的強烈反差和微妙‘裂痕’的反復沖擊下,她內心深處潛藏的、對‘程默’未完成情感的強烈執念,可能會發生危險的移情。”
“她最終......可能會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樣,主動或半推半就地,投入‘張杭’的懷抱,這是......概率更高、也是更具‘戲劇性’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