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溫玲一邊用剪刀剪開死者腹部傷口的衣服,一邊傾聽著。
“兇手應該不止一個人,被害者受傷之后,就被另一個人拽倒在地,緊接著握刀的兇手,就捅了被害者的喉嚨。
被捅的地方就在門前三米,挨著茶幾的地方,盡管兇手用拖把擦掉了痕跡,但我覺得那邊才是被害者正在死的地方。
而且你們瞧,拖把的痕跡那邊也最多,到死者現在這個位置,半米寬的拖把印,幾乎是來回拖了好幾遍。”
張晉康點頭:“應該是。”
這時候,溫玲正在檢查死者的雙手。
雙手已經被鮮血染紅了,凝固著血痂,死前應該是太過痛苦,所以捂了喉嚨。
要是有搏斗,手上和指甲里肯定會殘留一些東西。
溫玲在表面沒法看出東西來,于是她拿出馬蹄鏡,對著死者指甲,然后一瞧。
隨后,她抬起頭來:“鑷子,無菌棉,證物袋。”
楊錦文趕緊從勘察箱里把東西拿給她。
溫玲一邊提取證物,一邊道:“指甲里有血痕,有可能是他自己的,也有可能是兇手的。但殘留了幾縷毛發纖維,他應該抓到過兇手。”
這是好消息。
國外有一個著名的原理,叫洛卡德物質交換原理,這一理論認為,犯罪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物質交換的過程。
作案人作為一個物質實體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總是跟各種各樣的物質,實體發生接觸和互換關系。
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質交換是廣泛存在的,是犯罪行為的共生體,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
這就表示了一樣東西,那就是世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犯罪。
比如小說中,射擊用冰作為子彈,先不管這個現不現實,但是冰作為子彈,射殺被害人,融化后,也會留下水的痕跡。
至于為什麼還有那麼積案懸案,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時代和技術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上兇手運氣爆棚,所以一直讓兇手逍遙法外。
聰明一點的,之后不敢繼續作案,就此隱姓埋名,可能還會逃過一劫。
不聰明的,還以為是警察抓不到他,再犯案,犯案必抓,特別是千禧年后,dna的普及應用。
各地市局丶縣局,那幾乎每天都能必中積案的嫌疑人,每天都在抓人,要是就是追逃的路上,這讓看守所都爆滿了。
溫玲有條不紊的工作,忙活了一個多小時,看眼球的渾濁程度,看體表的愈傷,檢測死亡時間,最后她疲憊的站起身來。
楊錦文趕緊扶了她一把,溫玲笑道:“不用,我下盤很穩的。”
緊接著,宋軍的痕檢中隊,已經把兩間臥室的尸體拍好了照片。
溫玲帶著人進去第一間,也就是主人房。
縣局的老高道:“她叫李秀梅,王建的妻子,這夫妻倆是雙職工,案發是在昨天,也就是周六。”
楊錦文和溫玲剛進門時,他們看見尸體是被棉被蓋著的,被套是金色鑲邊,中間繡著一朵朵紅牡丹,痕檢拍完照之后,棉被已經被掀開。
李秀梅是迎面趴在床上,腦袋懸在床外面。
她什麼衣服都沒穿,雙手手腕被一截白色的尼龍帶綁在身后,頭發觸及著地板。
她就那麼靜靜地趴著,身上沒有血痕,但脖子上纏繞著一圈白色的尼龍帶。
溫玲走上前,看了一眼屋里幾個痕檢:“拍完了嗎?拍完了不給她蓋上?”
帶頭的一個人手里拿著照相機,望著溫玲殺人的眼神,他回答說:“你們不是要驗尸嗎?”
“那也得給人蓋上啊。”
這人臉色通紅,沒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