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搜檢完之后,差人又檢查賈琮的考籃,各種點心食物被一樣樣拿出來看,好幾樣甚至還被撕爛了查看里面是否有挾帶,氣得賈琮把撕爛的點心當場摔在地上。
所有的搜查完畢之后,賈琮胡亂穿上衣袍,狼狽的提著考籃找到自己考場和座位,這才把自己的頭發胡亂一綁,心道戲文說的女狀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嘛,像院試這樣脫光了衣服搜查,一個女人如何能夠蒙混過關。
好不容易才整理好了衣服頭發,這時鐘漢良也進了考場正好路過賈琮座位這邊。
賈琮看著鐘漢良同樣衣冠不整亂糟糟的樣子,心里總算是找到了一點平衡,笑道“世人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卻哪里知道我等讀書人每進一次考場就是受一次羞辱,那些搜檢的差人,簡直就是把我等讀書人當做賊人對待了。”
鐘漢良一邊系著要帶,一邊回答道“誰說不是呢,但是不如此嚴格也是不行,賈兄你先進來沒有看見,在我之前還有個考生把幾篇擬題的制藝藏在襠中,被差人搜檢出來,稟告汪宗師后,如今被罰跪在龍門口上示眾,據說要跪一天,之后五年還不許參加科舉。”
二人又說了幾句,鐘漢良自去找自己的座位去了。
由于賈琮進來的最早,所以如今也有慢慢等待了,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差人們把考棚內的燈籠撤去,這時所有的考生都已入場。
接下來龍門關閉,汪健之公布了考題,其中首藝是一道四書題眾惡之必察焉,這是所有考生必作的。
第二題是五經題,也就是根據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每本各出一題,考生根據自己的本經選擇其中一道。
賈琮選的本經乃是春秋,所以賈琮的第二題就是春秋題臧僖伯諫觀魚。
題目下來之后,所有考生頓時凝神靜氣思考著自己如何破題,承題
賈琮先把自己的兩道題目分別先抄寫在兩張草稿紙上,然后開始思考第一題眾惡之必察焉,這個題目是根據孔子的一句“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來出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大家厭惡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歡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略作思考之后,賈琮又在草稿紙上寫下了破題和承題“論人之好惡,必于其所同然者,而究其所以然也。蓋好善惡惡,天下之同情也。人或蔽于私耳,可不究其所以然乎
順著這個思路,賈琮繼續往下訴寫正文,半個時辰之后,一篇三百多字四百字不到的文章就在草稿紙上寫好。
賈琮感覺自己思路正順暢,于是一鼓作氣再看第二題臧僖伯諫觀魚。
這道題目選自左傳隱公五年,說的是隱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魯隱公要到棠地觀看漁民怎樣捕魚。魯國大夫臧僖伯從傳統的為君之道出發,認為國君的根本責任是管好國家大事,而且任何舉措都必須合乎“古制”和國君的行為規范,否則就會“亂政”,而屢屢“亂政”,國家就會敗亡。
這題就是考應試者的政治水平了,賈琮對此已得李守中真傳,明白這樣的題目不可以自己任意發揮,必須引經據典,典則深嚴、考據精詳的相互佐證。
有了這個前提,賈琮在腦海中過濾了一遍有關這題目的文章字據,然后提筆沾墨,開始作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