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則國強嗎”皇帝也有些驚訝,他也沒有料到賈琮以十八九歲的年紀就能寫出如此老練的文章來,這其中有些觀點還頗為新穎但又不失嚴謹,細思之下還不無道理,難怪能被那些老學究推薦上一甲。
想到這里,皇帝仿佛自語道“好一句天下無事,則公卿之言輕如鴻毛;天下有事,則匹夫之言重如泰山看不出來他生長在榮國府這樣的勛貴家庭,但卻還有一片愛民為民之心”
老太監察言觀色,貌似迎合道“這賈十五郎能夠一兩年前就入了陛下的眼,自然是受到了陛下的熏陶,這論及愛民又哪里比得上陛下之萬一;更何況他后面那一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從他口里說出來可真是不該。”
皇帝聽了,扭頭若有深意的看了老太監一眼,然后說道“這是唐代魏征引用荀子哀公篇的話規勸唐王,如何就說不得,朕的氣量難道就不如那前唐王嗎”
老太監立即跪地俯身請罪道“萬歲爺息怒,老奴并不是這個意思”
這時皇帝緩緩站了起來,走到老太監身邊彎腰拍了拍他的肩膀,緩聲說道“朕知事起你就陪伴在朕的左右,朕又豈能不知道你想的是什么,但是十五郎與他的家族,與那些人都不同,那些人身為米蟲不知報效國恩,甚至還有非份妄想膽大妄為,但朕為了江山,也不能因此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都一并牽連加罪,大晉王朝同樣需要真正能夠務實做事的人才”
“老奴自然明白萬歲爺的一片苦心,然而是人終究就會有私,元妃娘娘平日里還不是處處為萬歲爺著想,但是到了要緊關頭,還不是同樣老奴豈能不知賈十五郎有大才,但是就怕他榮國府的烙印太深,到時同樣會受那些人的擺布”
這老太監雖然是跪在那里,但是他自認為該說的話卻同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
皇帝瞇著眼睛聽著,自聽見說到元妃起臉上就逐漸呈現苦澀,但是最后又漸漸被堅毅所取代。
度步到御案之后,皇帝這才繼續說道“元妃之事我們已有定奪,此時也不必再提了,但是以朕看來,她這弟弟卻不似她,前幾日為了林家女,他還與他家的老太君鬧了一場,甚至不惜破府另立門楣,也不如那老太君的愿而娶南安郡王的庶女呢”
說完之后,皇帝示意老太監平身,老太監這才站了起來說道“這本密奏老奴也看過了,但他家那老太君可不是那么好想與的,這事還頗值得推敲。”
皇帝卻不以為然道“你啊這輩子就是疑心太重,這是你的優點同樣也是你的缺點,縱觀那小子這幾年從默默無聞到今日逐漸羽翼漸豐,然后做出的事樣樣件件寧愿與外人合作,也不與他府里有半點瓜葛,甚至為此還利用北靜王來制衡,然后再到他平日里說話做事林林種種,你來說說,那樣那件不是表明了他有破出榮國府自立自強之心所以啊,這小子有點意思,朕也有信心把他調教好”
“若如此看來倒還真是,萬歲爺既已有定論,老奴豈敢再多嘴,希望他能夠知恩圖報,懂得忠義二字既然萬歲爺要做伯樂,不如就點了他的狀元,看看他今后到底能夠做到哪一步。”老太監終于順了皇帝的意思。
但是皇帝卻任然搖頭道“狀元郎固然風光,但是朕覺得點他為探花卻更是一段佳話。”
老太監心思一動,立即反應過來道“萬歲爺想的周到啊想來這十五郎也更想中這探花郎勝過狀元郎”
皇帝這才點頭微笑道“想當初,朕剛剛繼位處境為艱,有林探花自告奮勇為朕去執掌鹽政,為朕籌集了銀錢無數,為此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至今還不能夠得報仇伸冤,朕心時常為此感到慚愧;如今林探花獨女既有緣與賈十五郎,朕還不如就此成全他們,也算是對當年林探花的一絲回報吧”
若是賈琮聽見了,他這才會明白皇帝為何始終對他另眼相看,原來這其中還有林如海這一層,看來這時間果然報應不爽。
對于此,老太監也是支持的,畢竟當初他與林如海都是皇帝的鐵桿心腹。
三月十八日一早,三百多名考生齊聚國子監,領取進士巾服,袍服是大紅的,胸前無補子,然后立即換上,由國子監祭酒教導他們相關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