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熱烈的討論了起來。
這個標語很出名,所以不出意外的,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
“是中科院的slogan啊。”
“追上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應該是八十年代提出來的吧?”
“科教興國嘛。”
“全面現代化是什么時候來著?”
“不對,應該是九十年代蘇聯解體之后提出來的吧?那時候說要韜光養晦努力追趕的。”
眾人議論紛紛。
但他在密密麻麻的彈幕上,幾乎看不到五十年代的字眼。
當然,也有例外,
有的人知道,但沒有發彈幕的習慣。
他們和顧然一樣,就這么平靜的看著屏幕上這些年輕的網友們,盡情的說出自己的答案。
比如趙恒和趙航。
兩人把手機放在一旁,幾乎同時回憶了起來。
1956年,
太久遠了,已經是將近七十年前了。
那時候他們都還是孩子,
兄弟兩個對幼時的記憶早已經記不太清了,
只知道他們的父輩,大概就是在那個時間,受到國家的號召,從海外趕了回來。
父親和伯伯在做科研工作的時候,他們兄弟兩個,就在中科院里度過了一整個童年。
那個標語最初的版本,他們見過。
掛在一個廠房的土墻上,
現在搜到的照片,顯得那標語的布料很陳舊,
其實當年剛掛上去的時候,就是這么舊。
那時候一位領導來中科院視察,說要給為華夏付出的科研人員們留一些鼓勵和期望,,
然后父親想著,既然是鼓勵和期望,就要醒目一些,讓中科院的每一位科研人員一進門就能看到。
寫在紙上肯定不行,一刮風下雨,就壞掉了。
寫在布上最好,
找布的任務,就是趙恒的父親負責的,
但找了半晌,整個中科院都找不出一塊干凈的好布,最后還是到醫務室扯了兩塊布單,縫在了一起,這才算是完成了任務。
掛標語的那個廠房實際上是液體燃料實驗室,
看著土墻很破舊,實際上不僅墻是土墻,那實驗室的房頂還是草棚呢。
草棚的實驗室,
夏天熱的待不住人,冬天四面漏風,
他們幼時貪玩,滿院子亂跑,哪兒都去過,就是從來不愛去那里。
只是他們總能看到一個個渾身濕透的叔叔伯伯從那火窯里出來,然后等汗落了再走進去。
不懂事的時候,因為那實驗室熱烘烘的進不去人,再加上時常有煤油的氣味,他們還以為這些叔叔伯伯,都是煤礦工人,
等后來長大了一些,上了學,才知道,原來蹲在火窯外面落汗的那些狼狽不堪的叔叔伯伯們,
都是頂級工程師和物理學家。
趙恒和趙航兩兄弟回憶著往昔,心酸的苦笑著。
這些細節,現在的年輕人恐怕都不知道了。
但他們很慶幸,還有人會有意的去翻出來這段歷史。
【嘉年華設定改動通知:
原則上1塊禮物等于一個嘉年華。
比如:
連續三天用愛發電,相當于一個嘉年華。
一個點贊相當于一個嘉年華,
這樣感覺會更好一點,不然有的送催更符和靈感膠囊的兄弟們感覺吃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