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的直播,在此刻凌晨的華夏生命科學領域已然攪弄起了軒然大波,
但在深夜聊咖中,絲毫不受這波浪干擾,則依舊歲月靜好,
固定犯困的顧然、坐在一旁瞪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的周怡然、激動不已的老馬、淡定的志民。
還是如往常任何一場直播一樣,輕車熟路。
顧然捧著水杯,看彈幕上的疑問和困惑不斷累積,
留給觀眾們的思考時間結束之后,才繼續說道:“當下對意識的所有研究,最大的一個疑點,就是一堆沒有生命的物質,為什么能產生一個有意識的生命。”
“假如說一堆沒有生命的物質,真的能產生意識,那這個意識是逐漸形成?還是突然存在?”
“這些在所有的研究和猜想上都沒有體現過。”
“也沒有人能說明白。”
為了幫助觀眾理解,顧然提出了一個思考題:“就比如在一個生物從受精卵到出生的這個過程中,意識是在什么時候出現的?”
問題拋出去,換來的是彈幕的鴉雀無聲。
顧然也并不意外,
甚至王蘇杭和懷亞特也毫不意外。
因為這個問題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而也就是這一瞬間,讓包括懷亞特在內的所有觀眾都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原來對于意識的研究持續了這么多年,看上去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
都到現在了,連意識是逐漸產生還是突然出現這個最基礎和簡單的問題,都沒有答案。
著實讓人失望。
……
顧然手指輕輕叩叩桌面,打斷了觀眾們的思緒,
然后目光認真的看向鏡頭:
“好了,世界線收束,”
“大家從現在開始回憶直播的所有內容,然后嘗試接受一個猜想——”
“水,孕育出了意識。”
“在解開意識的最后一層面紗之前,我們還差最后一步,”
“我們是如何控制我們的身體。”
實際上,
無數生物學家對意識的研究,并非一無所獲。
雖然并沒有揭開意識的面紗,
但在研究過程中的邊角料,為顧然的猜想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控制大家身體的,有很多元素,比如菌群,比如大腦皮層,比如各種感知細胞,以及遍布全身的神經。”
“拿生物最基本的的‘進食’行為來說,”
“在上個世紀早期,所有生物學家普遍認為,人類之所以進食,是因為進食之后大腦分泌出多巴胺,使我們產生了快樂,然后這種正向的獎勵反饋,讓人類開始喜歡上了品嘗美食。”
“但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人類進食的動機,或許并非由人類自己控制,”
“比如前年四月,《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腸道細菌控制大腦的文章,在文章中闡述了一份‘大腦與腸道細菌直接對話’的研究報告,”
“這篇文章闡述了一個很不可思議卻又客觀存在的真相,”
“當你在某個時間節點特別想吃高熱量、高糖量、高脂肪的食物時,或許并不是因為你想吃,而是你腸道里的菌群想吃。”
“也就是說,”顧然笑道:“表面上看,是一群人坐在飯館里拿著菜單點餐,實際上真正點餐的,并非那一群人,而是那一群腸道細菌。”
直播間里的觀眾聽到這個真相之后,頓時就爆炸了。
“不是,按你這么說,我是被細菌操控的?”
“好家伙,我是細菌的宿主?細菌才是地球的主人?”</p>